•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孟定镇念好“三字经” 打好促农增收“组合拳”

    刊发时间:2024-05-03

    A2版

    作者:许玲

    育产业    稳就业    强机制

    孟定镇念好“三字经” 打好促农增收“组合拳”

      本报讯    (通讯员    许玲)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坚持点面结合、多措并举、精准施策,通过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落实落细帮扶政策等举措,念好育产业、稳就业、强机制“三字经”,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孟定镇依托热区资源、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以蔬菜为主导的“一镇一业”产业,建成“孟定蔬菜”基地14万亩、蔬菜大棚9000余亩、冷库45座。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变工人等方式,形成“党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万余名群众就近到基地务工,每月可增加群众务工性收入3600元左右。目前,孟定豇豆、孟定茄子、孟定苦瓜、孟定辣子已获地理商标认证,每年外销蔬菜达40多万吨,产值达25.4亿元。

      抓龙头企业带动,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在山区半山区发展经济林果、蚕桑、魔芋、肉牛养殖等“小而精”的特色产业。建成沃柑基地2700亩,种植魔芋6000余亩,扶持蚕桑种植1300亩,发展西门塔尔等肉牛1350头。在边境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小蚕共育、大蚕分养”的方式,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村企融合、互助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全镇蚕桑产业收入达6400万元,带动边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双赢。

      依托区域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擦亮孟定芒团景区、班幸独树成林风景区、情人湖、南汀河水岸花海夜市等乡村旅游名片,通过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整村推进等多种形式,有序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形成利益共享共赢模式。2023年,孟定镇旅游收入达10.8亿元,乡村旅游从业人员412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84户,带动农户增收316万元。

      聚焦为群众送岗位、促就业,进一步加强政企对接,切实摸清企业的招用工需求、条件等,组织“一站式”输送活动,以政府扶持引导方式打造有序化、产业化跨越区域劳务协作模式,使劳动力“点对点”输出到务工地。2023年,共转移劳动力30555人,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466人,带动群众增收突破8亿元。

      聚焦“六大培训”工程,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模式,针对性开展建筑工、电焊工、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让农民上岗即成熟练工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创收致富的技能本领。今年以来,孟定镇共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714人。

      结合孟定镇产业发展特点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鼓励引导乡土人才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培育特色种植养殖、农特产品、餐饮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业乡土人才8人,评选推荐“百名大师”5人。动员23个村(社区)地毯式摸排在外经商务工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待就业大学毕业生等信息,按类别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并“量身定制”回引计划,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486人。

      按照“一村一实体”的布局,聚焦产业布局和群众民生需求,采取“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向村民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23年,孟定镇2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987.55万元,经营性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在政策完善、投入保障方面持续用力,增强群众增收信心,落实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以及老年福利等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有效救助,累计发放各项救助资金1080余万元。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