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晓 街”的 由 来

    刊发时间:2024-05-27

    A3版

    作者:张正忠

      “晓”即天刚亮之意,顾名思义,“晓街”即有天刚亮就赶街的意思。

      其实,许多年前,云县晓街乡就是在天刚亮时赶街的。为什么要在天刚亮就赶街呢?笔者多方访问得知:那是源于一次“众人救花的善举”。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晓街的四头山下没有人家。

      有一天,四头山上突然来了母女两人。母亲三十多岁,女儿十五六岁。母亲带着女儿在四头山上转了几圈,然后面朝北方,反复观看四头山下的风水地貌。四头山下地势不算平坦,但地貌奇妙:四头山犹似一个高昂的人头,以下的四条山脉犹似人的手脚,双脚直抵河边,两手自然伸展,远远看去,酷似一个魁伟的“巨人”悠闲地端坐在那里。

      后来,在“巨人”的座椅处,多了一间茅草屋,主人就是母女俩。茅草屋盖得简陋,但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洁,就像母女俩穿戴虽然简朴,却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灵气。

      母女俩除了种少许的粮食、蔬菜,主要是种花。她们在茅草屋前的空地里种满了各种颜色的花: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好看极了。有好事者探知,这花叫仙缘花,花种是母女俩从很远的地方带来的。还得知,母亲叫花仙子,女儿叫花姑。花仙子的饮食主要是仙缘花的花瓣和果实。

      日子一年年过去,花越来越多,成了一片花海,花姑也到了二十岁年龄,长得比花仙子还漂亮。人们都说,母女俩是因常吃这些花瓣、花果才长得比花还好看。于是,许多青年男女,特别是小姑娘们都来向花姑讨花瓣和花果,花姑也不吝啬,每有讨要,都会给予。

      没过几年,时逢大旱,大地像火烤一样,树木在火辣辣的太阳下煎熬着,仙缘花更是花朵枯萎,果实落地。花姑知道,妈妈的命是与这些花连在一起的,花姑心急如焚,不分昼夜到山脚的河里挑水浇花。花姑不停地挑水浇花,累得筋疲力尽。路人见花姑可怜,就劝花姑:“天太干了,不如把花种留下,明年再种。”花姑含泪道出实情:“这些花是妈妈的命,花死了,妈妈也活不了,现在妈妈已卧病在床……”

      这事很快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大家都说花姑有孝心,都来帮花姑挑水救花。

      救花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救花,大家没时间回家吃饭。几天后,有人抓住商机,拿一些食物来卖给挑水浇花的人。于是,这里卖东西的人多了起来。每当天亮,四头山下就有许多人来这里做买卖,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大家就把这个集市叫做早街,后来又被人们改称为“晓街”。

      仙缘花没有救活,花仙子也就挺不过去了。

      花仙子离世那天,下了一场太阳雨,天空中出现一条长长的彩虹,一头连着花姑的家,一头连着灯掌大山。突然间,从灯掌大山飞出无数只蝴蝶,沿着彩虹直到花姑家,蝴蝶在花仙子身旁绕了几圈,然后,奇迹般抬起花仙子,顺着彩虹飞回了灯掌大山。当时,许多村民都惊呆了。

      几天后,有人突然发现四头山右边的邦烘河上多了一堆大如小山的乱石,乱石挡住河中的水,河水越来越深,靠近水的仙缘花又渐渐活了起来。

      有人说,石堆是仙人搬来的,本来是要搬到晓街河与邦烘河交汇处,堵住两条河水,用来浇花的,但只来到邦烘河,公鸡就叫了,石头也就搬不动了。又有人说,他看到这个仙人穿一身白衣服,从慢来村一步就跨到了灯掌大山。更有人说,这仙人就是花仙子,花仙子变成了灯盏大仙,搬石头来堵水救她的花。

      说到救花,大家又说到花姑,自从她妈妈离世后,就没再见过她。话音刚落,有一老者接道:“花仙子本来是仙,她的女儿花姑还未成仙,但天上王母看到花姑浇花救母的一片孝心后被感动了,就把她变成仙收回天上去了。”

      传说归传说,就像一个美丽的梦境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如今,仙缘花不见了,花姑也不知所踪。但邦烘河上的石堆仍然立在河边,灯盏大仙在慢来村边石头上踩下的脚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清晰可见,因众人救花而形成的“晓街”之名仍沿用至今。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