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拥抱科学 筑梦未来

    刊发时间:2024-06-12

    A3版

    作者:王应良 杨永波

    云县科普教育之花绽放校园

    拥抱科学 筑梦未来

      盛夏时节,走进云县民族中学,展现在眼前的是,整个校园掩映于绿树林中,呈现出“林在校中,校在林中”的优美景象。学校科普活动场所的道路旁、操场边、走廊角,布满了300余类有科普价值的植物和争奇斗艳的鲜花,学校正全面推进文化知识和科普知识同施教、同收获各项工作。

      “我们学校的生物学科技园是校园最美的一景,是我们随时都想去的地方。参加生物学科技园轮值是每一个学生的期盼。通过在生物学科技园这个绿色教室开展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劳动观念,提升了我们的劳动技能和科学素养。”云县民族中学八年级学生鲍峰媛高兴地说。

      云县民族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在国家课程框架体系内整合拓展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平台,多学科融合,把科普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常态化进行科普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以青少年科普创新活动为重点,提高学校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整体素质。学校现已建成科普活动场所4140平方米,其中,室内140平方米、室外4000平方米。2015年,建成了生物学科技园并逐年完善。

      云县民族中学生物教师施展欣慰地说:“云县民族中学生物学科技园是利用学校边角地建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是绿色教室、天然实验室,潜含巨量的科普课程资源。该园现已被县教体局认定为云县校园绿化及苗木示范基地、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实作基地、云县初中生物学科工作室教学研究基地、云县南药种植研究示范基地 。”

      据了解,该校参加一线科普教育教师80位,占教师总数40%,把科普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科普教育在学校有载体、常态化是学校科普教育的特色之一,课程平台生物园设有室外教室及学生实作区 ,成为了教学服务的“绿色教室”,有力提高了学生巩固率。学校真实模拟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将为了生物教学所建设的温室大棚区、有性繁殖区、无性繁殖区、实验操作区、母本区、移栽区、炼苗区等各区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桫椤的希望工程”“菜用粉葛的引种繁育”“铜钱草水培”等20多个学生科技活动项目正在开展。力求把生物学科技园建设成教学园地和园林景区的结合体,满足生物教学的需要,利用紧邻的边角空地扩大规模,为本校及其他学校提供盆花苗木,提供技术指导,有力提高了办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做到景观设计得当、布局合理。目前,生物科技园已发展为集生物教学、校本教学资源开发、农技科学普及、校园美化、盆花苗木生产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特色鲜明的园地。

      多年来,该校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骄人成绩。2017年6月,学校被评为“云南省绿色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天然实验室,生物梦工坊》获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校本课程征集评选三等奖。2021年,科普日项目“四室一地一讲台,小室小地大舞台”获评全国优秀项目。2019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师生获市、县级奖励二十余项。2023年,科普日活动项目“桫椤野外种群的人工恢复”获评全国优秀组织单位;第38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教方案“基于做中学的生物学科技园学生轮值科教方案”获云南省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三等奖;“粉葛引种栽培实验”项目已被纳入云县乡村产业振兴的种植项目,资料汇编《校园绿化常用植物及种养规范》已提供给各学校参考使用。2023年,学校被认定为市级、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和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2021年中考,学校优秀率指标名列全市第三,校园绽放的科普教育之花结出了丰硕的素质教育成果。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