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让非遗在赓续传承中绽放璀璨芳华

    刊发时间:2024-06-28

    A3版

    作者:李元兰 陈会平 李荣杏

    我市加强传承人才培养——

    让非遗在赓续传承中绽放璀璨芳华

      走进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芒团自然村,各家各户的院落里晒着白棉纸。每天晨起家家户户就开始“抄纸”“捶泥”“晒纸”, 那“噔-咯!噔-咯!”的捣纸声在芒团延续了600多年。每一张芒团纸在传承人的指尖跳跃流转,诉说着只属于中国的造纸故事。

      近年来,耿马县大力推动实施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全域挖掘、传承培育、产才融合、搭建舞台组成的“链式”举措,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如今,传承人与时俱进,在白棉纸中加入芒团特有的花、草等元素,这项独特的傣家传统工艺被逐渐渗入艺术审美元素,彰显傣族文化特质,制成笔记本、台灯、挎包等现代生态工艺品,不仅在周边地区十分畅销,还远销缅甸、泰国等。

      长期以来,耿马县将非遗传承纳入全县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非遗资源、传承人普查行动。分类建立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信息库,实行定期维护、动态管理。目前,耿马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30项,其中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技艺,傣族白象舞、马鹿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以非遗人才为主体,成立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制作40余部优秀非遗文艺作品。通过搭建非遗人才展示平台,组织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到昆明等省内城市,上海、内蒙古等地,马来西亚等国演出。每年的傣族泼水节、佤族青苗节,组织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上台展示才艺,在传统节庆活动中延续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依托“非遗进校园”、非遗传习基地、新时代文化实践中心(所、站)、乡镇文化站等载体,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名师效应,采取“1+N”“老+中青少”“师带徒”的“传帮带”方式,以“互动交流面对面、文化传承手把手”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傣族手工造纸、象脚鼓制作、白象舞、马鹿舞、紧那罗舞等各类非遗培训班。目前,已培养学徒120余人。

      在临沧,非遗多姿多彩、千姿百态,不仅有造纸术的“活化石”,还有“茶马古道上的天籁之音”“阿数瑟”。

      “‘小鹊抬水镇康地,白鸽抬水阿瓦城,镇康好在何消说,和里和气镇康人。’我终于能弹完整首了!”来自镇康县木场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的李娇抱着三弦边弹边唱,第一次独立完成这首“阿数瑟”入门调子的弹唱后,骄傲地欢呼起来。

      近日,镇康县举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阿数瑟”2024年传承推广培训班,进一步提升“阿数瑟”爱好者的技艺水平,发挥“阿数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康县在“阿数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断发力,深入开展“阿数瑟”文化调研,全面了解辖区内“阿数瑟”文化分布和生存环境等问题,广泛收录镇康“阿数瑟”经典对子,运用文字、录音、影像等方式记录入库,进一步夯实“阿数瑟”文化传承保护基础。目前,镇康县有“阿数瑟”打歌队102支,带动当地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嘣咚……嘭嚓……锵切……”随着明快热烈的阵阵鼓镲声,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大文乡大梁子完小,孩子们跟随老师的步伐抬腿、弓身、击鼓、起舞……青春的气息与古老的旋律相互交融。

      “非遗课程的开设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大梁子完小校长郑华旺说,通过争取村里的老党员和非遗传承人支持,非遗传承课已成为大梁子小学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每年都要统一开展5次以上的布朗族蜂桶鼓舞技艺培训。

      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文乡将“老传小”作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舞台,依托学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源,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老党员、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帮带活动,帮助各村完小抓好“一校一特、一校一品”非遗传承工作,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

      近年来,我市聚焦“活态”传承,强化非遗传承人培训和日常管理,完成6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储备挖掘。同时,精心组织举办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各类传承人研修研培班,帮助传承人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提高非遗传承人文化素养、学习能力、传承水平。目前,我市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个,国家级传承人5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5个,省级传承人4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33个,市级传承人123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10个,县级传承人595名。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