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乡革除“小陋习”引领“新风尚”
刊发时间:2024-07-05
A3版
作者:李廷昌 刘平 刘丽娟
仲夏时节,走进凤庆县大寺乡,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村道串联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花草相映,文化墙独具特色,一幅村净、景美、民乐的美丽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过去村里的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无人清理,天热时垃圾产生的恶臭令人作呕。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群众的思想变了,小组内都配置了垃圾桶,我们每人每月交2元钱的卫生费,环卫车定期拉运,村里村外越来越干净,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经历环境变化的杨华侨说。
为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大寺乡从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入手,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鼓励各村将维护村庄环境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健全人居环境“红黑榜”长效机制,树立“整治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理念,形成村民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公评、共享”的美丽乡村治理新模式,“户户比美化、家家有绿化”的文明行动蔚然成风。
大寺乡全面提升辖区村庄“颜值”,唤醒群众主体责任意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给农户算环境账经济账,通过“小手牵大手”,让青少年群体带动家庭成员,以户长带动左邻右里,借助柔性措施和管理手段,让群众从垃圾乱倒到垃圾不落地,从不习惯到慢慢接受,再到日渐形成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治理过程中,大寺乡组织群众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征求农户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意见建议,综合村民小组特点和农户意愿提出整治方案,按照“分段实施,逐组推进,全域清运”方式,逐步推开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创新运用“工作队+”模式,整合县乡村三级人员力量,对全乡11个村10635户农户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处理情况进行全方位梳理摸排,因地制宜选择不同污水处理模式,实现污水治理无盲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一片美”向“整体美”提升。截至目前,全乡累计收取垃圾清运费103.84万元,清运垃圾4000余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在群众参与,常态化保持才是乡村环境干净整洁的关键。”大寺乡党委书记茶永俊说,大寺乡将突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个主题,采用“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群众行动”的引领模式,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做法,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长治,全面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一时美”到“一直美”的美丽蝶变,引领文明建设新风尚。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