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念好“养牛经” 过上“牛”日子

    刊发时间:2024-07-05

    A2版

    作者:徐杰 秧海鹏 李新良

      近年来,镇康县因地制宜,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探索出养牛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统筹推进县域特色养殖业发展,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走进凤尾镇凤尾村浪坝寨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标准化圈舍映入眼帘,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合作社负责人李自永介绍,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个吃上“早饭”的不是他和家人,而是这些让他增收致富的肉牛。

      从小对养殖感兴趣的李自永,把兴趣变成了职业。在养殖初期,他便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参观、考察、学习、选种。他一边摸索,一边向技术人员虚心请教,并通过县镇专业培训与“云上致农”平台学习,逐渐掌握了肉牛的繁育、饲养和疾病防治技术。通过几年的不断学习,有了养殖技术保障的他,肉牛的存栏数从刚开始的零散几头发展到了如今规模化的100多头。“按照当前24元一公斤的行情价格计算,今年我家的肉牛养殖可以给家里带来3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李自永说。

      致富不忘乡邻,李自永通过聘请附近农户清扫牛舍、喂牛、种草带动就业,为农户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在这打工一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还能照顾家人。”饲养员刘小二说。

      合作社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要求,积极走农牧联动、草畜结合的发展路子。从牛舍清理出的生牛粪经发酵腐熟后作为有机肥用于农田施肥,使得废弃物合理转化,探索出“牛+肥+作物”的生态发展新路子,实现完整的生态循环,达到以农带牧、以牧促农、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目的。

      近年来,镇康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鼓励村民因地制宜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共有肉牛专业养殖合作社20个,养殖户5508户,年出栏10949头,存栏47857头,经济收入达876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75万元。全县草料种植面积11.11万亩,年出草料20万吨,储存草料3万余吨,为后期草料匮乏提供有利的喂养条件。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