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临沧市文化体制改革成就综述

    刊发时间:2024-07-25

    A1版

    作者:李贵典

      鲍卫忠、张从顺、张子权、浦赛、毕家富、铁正红等一批全国全省重大先进典型涌现,袁智中、陶玉明、伊蒙红木3位临沧作家作品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临沧市成为云南省唯一连续三届获得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州市,临沧佤族诗人张伟锋获第七届中华宝石文学奖诗歌类奖项;

      “有一种温度叫临沧”城市新形象不断擦亮,主流平台累计话题量达2.9亿+,《UP耿马》全网相关视频阅读量达100亿+,临沧籍青年导演杨程成拍摄的电影《再见土拨鼠》荣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故事片奖,30多件文艺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国际澳洲坚果发展年会、滇红茶叶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成功举办;

      全市有48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27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88处、县(区)级171处;

      全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非遗项目45项、非遗传承场所24个;有9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940个村综合文化中心、626个村史室、80个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

      ……

      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和生动实践,无不彰显了临沧文化繁荣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标党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紧扣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凝心铸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以德育人、以德化人,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示范村,全面推进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引领干部群众不断提升道德素养,让精神文明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坚持美德涵育与实践养成并举,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开学第一课”“童心向党”等活动,连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榜样引导未成年人日行一善、知行合一。

      组建“收信人宣讲团”“火塘少数民族语宣讲小分队”“佤山青年宣讲团”,深入乡(镇)、村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语“双语”宣讲,用少数民族语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向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市实施“一盘棋”布局,通过有效整合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文化站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构建县(区)1个中心主阵地辐射、各乡(镇)实践所分支带动、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发力的阵地体系,严格按照“五有五共五推动”标准,在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分中心43个、实践所82个、实践站945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

      同时,我市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积极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推进边境村文明实践三年行动,倡导文明理念,弘扬文明风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大地。

      广泛发动群众,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先后推荐选树了一批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敬业奉献、道德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同时,我市还大力开展纪念英烈、表彰先进、慰问英模、尊崇英雄、褒奖英模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每年组织开展慰问帮扶道德模范活动,看望慰问道德模范。

      目前,全市共选树“时代楷模”1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中国好人9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人,云南省道德模范15人、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4人、云南好人41人、云南新时代好少年13人,临沧道德模范175人、临沧新时代好少年52人。

      如今,“一门两忠烈”的张从顺张子权父子、“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鲍卫忠、中缅边境上的“活界桩”毕世华、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曾绍成……这一个个道德模范,犹如一盏盏精神明灯,激励着临沧儿女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敢为人先

    媒体融合发展勇闯新路子

      传统媒体传播力弱影响力小、新兴媒体发展资源不足……面对新形势,思想宣传文化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临沧主动求变,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

      在深入分析媒体发展形势、多方调研、专题研究、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市委确定了临沧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方案,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媒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组建临沧融媒体新闻社,全面整合临沧日报社、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临沧新闻网等媒体资源,重构党委领导、编委会统筹、大部室具体负责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编委会一体策划、全媒体记者一次采集、各平台多次生成、各终端多元传播的全媒体生产传播流程,解决了原有市级媒体“小、弱、散”的问题,实现了采编、后勤和技术力量共享融通,搭建起全市融媒体“1+8+N”工作模式,“一盘棋、一张网”格局形成。进一步提高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高标准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巩固基层宣传舆论阵地。

      

    强基固本

    文化事业硕果累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展成果也由人民共享。矢志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临沧文化建设过程中贯穿的一条主线。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临沧以“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相继建成临沧文化中心、临沧体育运动中心2个市级公共文体设施,9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村综合文化中心940个,村史室626个,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80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文化设施有更新,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为各乡(镇)、村(社区)组织的群众送去一场场文化盛宴;镇康“阿数瑟”山歌会、双江“啊咿呦”民族民间歌会赛、凤庆“文化庙会”、少数民族语译制电影展映及各类非遗展示展演等活动,持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书香九进”、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阅读季等各类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调动了市民阅读的积极性,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以项目引领,推进文化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文化新产业。

      以文旅融合助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多类别、多层面推进文旅品牌创建。制定《临沧市茶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临沧市澜沧江航道旅游总体规划》《临沧市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规划》《临沧市加快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临沧市文化旅游企业成长服务工作方案》《临沧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一批方案和规划,描绘出文旅高质量发展蓝图。

      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持续开展“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活动,“滇红茗茶”寻根之旅乡村旅游线路获评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凤庆滇红第一村、沧源葫芦王地、双江荣康达3个景区被评为云南省绿美典型景区,葫芦小镇、孟定中缅街2个街区被认定为云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临翔几寻暮舍、永德禾沐上舍2家民宿被评定为省级丙级旅游民宿,双江云顶筑巢茶庄园酒店、凤庆禅茶文化庄园入选云南第一批半山酒店,碗窑自然村等7个村入选全省最美乡愁旅游地,2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云南红色旅游线路精选》一书。

      同时,新增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勐相湿地公园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孟定情人湖景区等6家AAA级旅游景区及双江冰岛景区等5家AA级旅游景区,品牌引领不断强化。目前,临沧市共有48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AAAA级景区9家,AAA级景区26家,AA级景区13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总数位列全省第三。

      立足临沧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搭建节庆活动平台,成功打造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临翔国际柴烧创作营、云县啤酒狂欢节、凤庆红茶节、永德芒果节、镇康“阿数瑟”山歌会、耿马水文化旅游节、双江冰岛茶会等具有临沧本土特色的节日IP。

      深挖民族民间工艺和技艺资源,采取“传统技艺+现代创意”的模式,搭建以民族纺织服饰、陶器、竹编、藤编、手工造纸、竹木根雕等产品为基础的文创产品体验基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以园区建设为抓手,规范建设临沧传媒文化产业园、双江荣康达生态产业园、孟定南汀画院文化产业园、和成·临沧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动文化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文艺创作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通过创作一批反映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现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文艺精品,能更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近年来,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把艺术创作作为推动临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着力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艺术精品,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大批具有临沧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艺术创作连续上台阶、上水平。

      原创歌曲《西代勐共产党》荣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独舞《阿佤山上的微笑》入围第十四届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决赛;新剧目《勐相更坎·傣拳师》和节目《麻栗树叶》斩获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3个优秀奖;《涞镣·舞刀少年》《紧那罗》《涞阶恩赛·女创拳》等原创非遗文艺作品,先后荣获省级、国家级文艺大奖;《傣族女创拳》荣获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一等奖;《云州大芦笙》等5个节目获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1金2银2铜;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文艺院团”;镇康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守正创新

    文化遗产迸发蓬勃生机与活力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从石器时代到秦汉时代神秘的哀牢古国,再到明清时代富饶的顺宁府。临沧,历史底蕴深厚。

      一直以来,临沧在推进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化历史文明挖掘和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提高了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制定《临沧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组建由35名专家组成的临沧市非遗专家库,建成189个非遗项目、105个传承人档案;完成勐撒城子村遗址、芒枕佛塔遗址等6项考古发掘以及临翔缅翁梁子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

      疏源浚流,与古为新。如何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春风化雨中润泽人们的心灵?

      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临沧还全力促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3个非遗项目亮相《非遗里的中国》,尽展佤山非遗之美;参加云南新时代“一江情·一家亲”国际人文交流系列临沧非遗展,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以及勐撒城子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全市非遗项目文创产品展等8个展示展览,推进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生活;临沧文物创意产品首次亮相第7届南亚博览会暨第27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并获好评;临沧专员公署旧址、班洪人民抗英盟誓址、刘御故居等成为临沧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孟定芒团景区入选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中山村竹编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中山竹艺非遗工坊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推荐名单,文化遗产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临沧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讲好临沧故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