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族宗教委助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
刊发时间:2024-08-08
A3版
作者:吴启芬 张禹旭
画好“同心圆” 打造“红阵地” 赓续 “红血脉” 建强“红矩阵”
市民族宗教委助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
本报讯 (通讯员 吴启芬 张禹旭) 近年来,市民族宗教委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和保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双带双盟”主动融入全市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推动“边境三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助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
以“五廊集成”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制定印发《临沧市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指导边境三县分别制定《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着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个模范长廊,以“五廊集成”有形融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目前,所有边境县、边境乡(镇)、边境村(社区)均创建成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通过巩固提升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快推进镇康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步伐。
以“一个中心”打造铸牢实践“红阵地”。以建设沧源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为支撑点,制定《把沧源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实施方案》,通过着力抓好党建、教育、示范、发展、治理5项工作,夯实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法治5个基础,着力建好建强班洪乡、班老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教育基地。目前,沧源县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区示范单位3个,省级23个,班洪抗英遗址园被命名为省级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以“四类教育”赓续民族精神“红血脉”。持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在边境三县通过开展“国旗在我心”主题活动,大力实施国旗、国歌、国徽、国家安全意识等宣传教育。制定出台《临沧市加强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着力在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群众教育4个方面发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内容。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925场次,创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32所。讲好“班洪抗英”“班老回归”“一门两忠烈张从顺父子”和全市各族人民共同抗疫、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及新时期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等临沧民族团结故事,依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讲站”“火塘少数民族语宣讲小分队”等宣讲360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
以“三项工程”建强幸福和谐“红矩阵”。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2023年,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精品工程16个,投资223万元。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边境三县共计实施1个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15个示范村、4个示范社区、240户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投入3246万元。深入实施“幸福花开”工程。聚焦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六大目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规划实施100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省级19项指导性指标全部达标,所有边境村均培育为“一村一品”专业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开列12项清单,共计投资16602.8万元。制定出台全市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实施意见,通过丰富“十进”内涵形式,落实“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档升级。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开展“中缅少年手牵手·交往交流心连心”活动,2A级以上景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覆盖。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