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夺冠之路

    ——乡村教师李家周三十年的坚守故事(上)

    刊发时间:2024-08-12

    A1版

    作者:查海霞 赵淑萍 王朝宇 陈远杰

      梦想是什么?

      航海家说:“梦想就是去探索更深邃的大海。”

      艺术家说:“梦想就是登上艺术的最高殿堂。”

      孩子们说:“我的梦想很多很多,当宇航员、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医生……”

      ……

      而农村体育教师李家周则说:“梦想,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冠军。”

      

    “博海”出了世界冠军

      2018年5月5日,来自临沧的运动员王应柳,与队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田联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获得金牌。

      5月13日,王应柳载誉归来,第一站就到母校——临翔区第二中学,这个她梦想开始的地方。她要亲自把这个喜讯告诉她体育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伯乐”,她要和“博海”体育训练队的队友分享成功的喜悦,她要再去看看自己曾经苦练过的“土球场”。

      “博海”,其实是兴建于1958年的临翔区博尚水库,因地处曼莱山下也被称作曼莱湖。博尚水库被称为“博海”,可能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这里青松环山,蓝天薄雾,时时透出一份烟岚清奇之境,可与海媲美;另外,古时博尚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塞,临沧的茶和茶文化,经这里走向缅甸海岸,再通向世界各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博海”,寄托着临沧人“走出大山,拥抱大海”的梦想。

      临翔区第二中学坐落在“博海”湖畔,实际上就是一所乡村中学。谁都没有想过,王应柳这个曼莱湖边长大的丫头,能走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是李家周老师的教导、激励,才让我最终在体育之路上坚持了下来。”在王应柳心中,临翔区第二中学体育教师李家周举足轻重,她体育生涯中的每个关键点,都有李家周的身影。

      2004年,王应柳在体育课上展现出的体育天赋引起了李家周的关注,便邀请她进入校田径队练习竞走项目。

      “她特别能吃苦,也有毅力,训练中常常自己加码,学校操场的跑道只有200米,看着烈日下她一圈一圈不停地走,看得操场外的人都感到头晕。”李家周说,王应柳个子小,人又瘦,长期高强度训练有时感觉体能吃不消,但是,再苦再累她也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

      2006年,李家周把王应柳推荐到临沧市体校,开启了专业运动员之路,之后又到了省队。2018年以前,她获得了国家和省级的冠军。但是,她脑海里总会想起李家周老师对“博海”体育训练队队员说的那句话——“走向临沧、走向昆明、走向北京、走向世界”,她暗下决心,要一直向前冲,去冲击世界级冠军。

      最有希望冲击世界级金牌的2017年,伤病却给王应柳带来了沉重的打击。“2017年冬训比较系统,成绩上升得很快,年中安排我和国家队到意大利训练,训练两个月后回来参加全运会。但在训练中我腰部受伤了,全运会时还没有恢复好,比赛中我与前三名失之交臂。”王应柳说,那一刻对自己很失望,从赛场上下来就想着要退役。当时,王应柳打通了李家周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李老师的乡音,开导她、鼓励她,当她情绪逐渐平复后,李老师对她说:“王应柳,想想2004年每天在‘土球场’上训练的自己。”一语点醒梦中人。2004年到2017年,13年的苦练,在脑海里一幕一幕划过。体育路上13年的拼搏和坚持,以及那个没有实现的世界冠军梦,都不答应自己当下的退缩。

      一年后的国际田联世锦赛上,王应柳将世界冠军的奖牌收入囊中。

      1993年,李家周在临翔区第二中学成立课余训练队,后改为“博海”体育训练队。1994年,就开始向临沧市体育中学输送人才。他告诉队员,在临沧,“博海”就是最大的“海”,在攀登体育高峰中,我们要用海那样深的勇气、意志和拼搏精神——“走向临沧、走向昆明、走向北京、走向世界”。

      王应柳,是从“博海”体育训练队走出去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博海”出去的队员捧回越来越多的冠军奖牌时,博尚镇街头巷尾的乡亲开始亲切地称呼李家周为“冠军教练”。

    体育改变了“我”的命运

      罗恒龙是临翔区圈内乡南代河组人,1992年,刚上完初一就厌学回家。他属于调皮捣蛋型的孩子,乡里邻居们用当地话形容是一个“大气饱力、跳钻钻的娃”。

      发现罗恒龙很偶然。1994年暑期,李家周在野外徒步时,遇到一个放牛的小伙子,光着脚板在大山上跑来跑去。“这赤脚大仙,可以嘛。”一看这小子的身材和体能,李家周心中窃喜,他又发现一个练柔道的好苗子,李家周立马追上去和小伙子搭讪。

      “我记得当时李老师问我,不读书吗?我说不读了。接着,他说我有体育天赋,问我喜不喜欢体育?我说喜欢。李老师当时就记下我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当天晚上,他就来到家里,动员父母让我去临翔区第二中学练柔道。当时,我感觉一个朦朦胧胧的希望从心里升起来。”在罗恒龙的记忆里,他与李家周遇见的情景依然温暖清晰。

      李家周做通了罗恒龙父母的工作,罗恒龙如愿到临翔区第二中学上学,并进入了“博海”体育训练队。

      “那时家里困难,除了保证正常伙食,没有条件增加额外的营养补充。体能训练时常常感觉体力不支,特别是夏天,没有专业的训练服,我们都是光膀子在太阳下长跑,有时就想偷偷歇一会,但李老师在后面追着、盯着、喊着——不能停,咬紧牙关,坚持就是胜利!”罗恒龙说,在体育这条路上,李家周老师教会我们坚持,一次次咬牙坚持,不仅提升了体能,也磨砺了我们的毅力。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1995年9月,罗恒龙被输送到临沧市柔道队,1996年进省柔道队,1998年获云南省第十届运动会男子组柔道冠军,1999年进入国家柔道队,同年获全国青年柔道锦标赛冠军,2003年获全国城市运动会柔道比赛冠军。

      1994年夏天,罗恒龙与李家周的遇见,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博尚,大家口口相传的“传奇式”遇见“冠军教练”的故事主角,还有李富兴。

      李富兴初三时,有一节体育课和李家周老师任教班级的体育课撞在一起。无意间,李家周看见了坐在球场边的李富兴。就这一眼,李家周觉得这小子非常有灵气,是一块练体育的料。他立马走向李富兴,问他喜不喜欢体育?李富兴说喜欢。李家周让他回去征求父母意见后,第二周就可以进入“博海”体育训练队参加训练。

      “第二周星期一,他来告诉我,家长不同意练体育。”李家周回忆,当时,我就告诉李富兴,不怕,你先进“博海”,家长的工作我去做。

      当晚,李家周就来到李富兴家里做家访,连续6个晚上,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到最后,李富兴的父母有些不耐烦了,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李富兴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懂竞技体育,不相信体育可以改变命运,这是正常的。”出生在农村的李家周,从心里理解李富兴的父母,但是这么好的一棵苗子不能误了。

      李富兴的母亲反对得最坚决,李家周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李富兴的大舅,这个大舅做生意,见多识广,看问题看得更远。“听说他母亲很敬重她的大哥,我就去求他大舅和我一起去做家访。”李家周回忆,李富兴的大舅陪他去做了不少于10次的家访。最终,李富兴父母同意了。

      在李家周的笔记本上,关于李富兴的家访记录,从开始到同意,整整22次。

      “从学校到李富兴家单程6公里多,一个来回得有十二三公里,当时都是走路去,好在自己是练体育的,而且那个时候精力好。”坐在记者对面的李家周喃喃自语:“这场‘马拉松’,不容易。”

      李富兴家有三兄弟。李富兴上初三时,他二弟李富贵入学初一,分配到李家周教学课的班级,也进入“博海”训练。李富兴练柔道,李富贵练中长跑和竞走。

      在“博海”训练一年后,2000年2月,李富兴就被输送到云南省柔道队,2002年他获得云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柔道第一名,后来就转正发工资了,开始为家里分担生活压力。李富贵练到高三,后来应征入伍了。大哥二哥毕业后,三弟李富光在李家周老师的引导下,也走上了体育之路,最后进入到国家柔道队,也荣获了云南省和全国冠军。

      从李富兴进入省队开始,他的父母就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当李富兴获得全省冠军后,他们终于明白李家周一次次家访背后的良苦用心。

      “李老师给娃娃们指的路,都是阳光大道。”这句话,李富兴母亲常挂在嘴边。

      融媒体记者    查海霞    赵淑萍   王朝宇    陈远杰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