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三茶”统筹 山乡茶韵更绵长

    刊发时间:2024-08-15

    A2版

    作者:邱炜  赵玉雪  张荣祖  刘丹

    镇康县村企联建助推茶叶产业发展——

    “三茶”统筹 山乡茶韵更绵长

      初秋,走进镇康县忙丙乡岔路寨,茶园遍布、林木葱郁,干净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鳞次栉比的楼房依山而建,“饱和绿”的古茶园,别具一格的茶厂共同构成一条亮丽的绿色生态经济带,一幅“产业兴旺、村富民强”的幸福画卷在岔路寨徐徐展开。

      周街顺今年36岁,是岔路寨村民,还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2008年,周街顺经村委会推荐,报名到忙丙茶厂应聘炒茶员。过去,周街顺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种植的茶叶全由家人打理。因此,他常常困扰既不能照顾家里,也不能好好打理自家的茶园。“寨子里有很多村民都在茶厂上班,我早就想去了。”报名后,憨厚勤劳的周街顺很快就通过面试,顺利成为忙丙茶厂的一名员工,而且一干就是16年。

      位于岔路寨的忙丙茶厂,自1988年从茶叶初制所发展至今,已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许多员工都是岔路寨村民。周街顺告诉记者:“到茶厂务工,不仅可以照顾家里,自家的产业也可以兼顾着打理,除了在茶厂领到一份工资,家里的茶叶还可增加另一项收入。”到茶厂上班后,周街顺学到不少茶叶管护技术。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如今,自家的10多亩茶园每年收入达2万余元,周街顺俨然成为村上茶叶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忙丙乡岔路寨党支部书记周进钢介绍,岔路寨依托现代农民培训培养工程,聚焦种植管护、制作加工、包装销售以及茶艺展示等内容,以村企联建为载体,在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开展茶叶全链条培训。

      近年来,镇康县主动融入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立足马鞍山茶的优势资源,以忙丙乡岔路寨为试点,联合忙丙茶厂探索党支部“非地联建”模式,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把党组织建在茶叶产业链上,通过组织联动、资源整合,打通“茶农到合作社、合作社到企业、企业到产品、产品到市场、市场到品牌”的全产业链条。同时,搭建人才双向输送渠道,把产业链上的骨干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激活茶叶产业发展的“人才引擎”。

      “根据企业需要,村上经常向忙丙茶厂推荐村里的优质青年,同时也鼓励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到村上任职,用智慧和技能带领村庄发展。目前,企业共为岔路寨培养技术人才25名,村党组织为企业培育党务骨干力量1名。”周进钢高兴地说道。

      2024年4月,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地标春茶”专场推荐活动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经中国农业大学推荐,镇康县茶叶协会代表镇康赴京参加宣传推介。作为云南省唯一参与活动的茶叶品牌,在品饮交流环节中备受青睐,大家对镇康马鞍山茶的品质予以高度评价和认可。

      镇康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彭国宇说:镇康不断擦亮马鞍山茶品牌,打造“4+26”的黄金茶叶产区,目前共有全县茶叶面积11.22万亩,绿色茶园认证达96.7%,有机认证比例达56.68%,2023年茶叶总产值达13.8亿元,农业产值3.8亿元。

      镇康不断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发挥镇康马鞍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优势,按照“一山一城一线一馆+多园”的茶叶发展思路,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逐步形成“茶+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镇康充分发挥马鞍山茶资源优势,在春鞍茶厂打造共享小院,将马鞍山小学打造成镇康马鞍山茶文化风情园。”镇康茶叶协会会长彭金国说,目前正在规划建设“马鞍山茶文化产业园”,并结合各地特有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等资源,积极拓展茶园功能,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镇康县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探索茶叶产业联合发展机制,推进茶叶产业链联建共建,全覆盖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全县26个涉茶行政村党组织创建成为县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2023年26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