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护边疆和谐安宁
刊发时间:2024-08-21
A3版
作者:阮海燕 杨维 陈龙
联防护村队员在巡逻
守护边境线
初秋,临沧290.791公里的边境线上,青山绿水,万物和谐美丽,一个个基础设施完备、房好景美的现代化边境村庄,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连绵的边境线上,生机勃勃、宁静安逸。
边疆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在人与国土的深厚情感,彰显着临沧各族干部群众的同心协力建设与守护。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固边、稳边、兴边工作,“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成为临沧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自觉行动,大家以绝对的忠诚和坚守,守护着边境的一草一木,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国土,在祖国边境一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清理界桩周边杂草
李春明:看护大象,守边,一样也不落下
“我们生活的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缅边境一线,如果发现刚才我说的那些情况,要马上报告。”听老支书陈忠华在给抵边村联络员讲述守边护边重要性的李春明频频点头。
李春明,是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芒库村村民。“我们芒库村就在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我有幸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芒库管护站护林员、亚洲象预警防控监测员和抵边村防线小组联络员,和其他村民一起看护大象、保护森林资源和守护边境线。”李春明说,这三项工作任务他可以同时完成。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沧源县片区班洪和班老南滚河流域一带,山高林密、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里生活着一群印度-缅北种群(β种群)亚洲象,也是我国唯一β种群分布区。
为守护亚洲象和当地村民的安全,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的班老、班洪和芒库三个管护站建立亚洲象监测点,并在亚洲象的主要活动区域设置警示牌。同时选聘包括李春明在内的20余名护林员作为监测员,在每日巡山的同时观察亚洲象群的活动范围和动向。
自2014年开始监测亚洲象活动以来,李春明除了做好亚洲象活动的监测,还做着守边护边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因为身处边境线,所以在监测亚洲活动的同时,会察看森林资源是否被人为破坏,同时还会留意各类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大家安全了,小家才安全。”这是李春明十年来最大的感受。
“监测亚洲象活动并不轻松。我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天进山监测大象活动不仅耽搁干农活,还有一定危险,以前家人不是很支持。”李春明说,但这是我的家乡,这里有珍贵的野生动植物,我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这里的一切,为国家生态安全建设尽一份力。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鼓励。“老支书到村里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讲到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时候,还特别提到,看护大象、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守好边境线,都是在守护神圣国土。”李春明笑着告诉记者,听完老支书的宣讲,家里人也理解并支持我的工作了。
采访中,说到看护大象和守边的故事,李春明滔滔不绝,“我经常带着来自中科院、云南大学等科研人员进山采集亚洲象的粪便和尿液、安放红外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每当看到他们都有所收获时,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巡山时,发现保护区内的植被被破坏,我立即报告……”
听李春明讲他的守护故事,有胆战心惊的、有激动人心的、有回味悠长的,但唯独没有埋怨。“做什么事都要坚持,看护大象是这样,守边也是这样。”李春明说,他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进山巡护
罗光柱: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清晨,位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高海拔区域的山头寨村水桑树组,山头还被浓雾包裹得严严实实,山头寨村外事界务员罗光柱就已早早起床。
又到了巡边的日子,罗光柱简单吃过早饭,换上迷彩服,挂上工作牌,手持用于清理通道的砍刀后就出门了。
水桑树组地处中缅边境耿马段的最前沿,距离国界线不足1公里,是典型的抵边村落。
作为外事界务员,罗光柱的责任是定期在边境一线勘查、巡视,保护界桩和界线标志物,维护界线的走向清晰与领土完整,防止双方边民过耕、过牧、过伐,处理两国边民事务,调解矛盾纠纷,责任区是142、142(1)、143三块界桩、2.53公里的国境线。
从村里出发,走了一段水泥路,罗光柱就进入一条简易的道路,不一会儿天上下起小雨,路开始变得湿滑,他一步三滑地向前走着。
“这样的路已经是好的了。以前界碑之间没有路,到处是杂草灌木,每次巡逻都要带着砍刀边清除杂草树枝边走,一个来回就要花三四个小时。”罗光柱说,后来,修了简易道路,为巡逻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就这样,罗光柱在这条路上走了39年。自1985年成为外事界务员以来,39年来,无论严寒酷暑,罗光柱始终坚持每月至少三次巡查边界。“作为外事界务员,我的责任是守护好祖国的神圣国土,再难走的路也要坚持走下去。”
39年来,在罗光柱的精心维护下,142、142(1)、143三块界碑从未发生过人为或者牲畜损坏的情况,确保了边界线走向清晰、标志物完好。
1995年,罗光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彼时,年轻的罗光柱发扬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投身守好界碑巡好边的工作。如今,罗光柱的初心未变,他把守好界碑巡好边守好边当成自己的事业,默默地守护着边境安宁。
说起为何能坚守这么多年,罗光柱语气坚定:“这些年,党和国家对边境地区大力支持,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我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守住这里,就是守住了国,守住了家。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帮东村:人人都是边防哨兵
在距边境线仅2.9公里的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让人印象最深的是边境线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远远望去,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给人以稳稳的安全感。
走进帮东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国友指着村边迎风生长的甘蔗和水稻告诉记者,在村里党员的引领带动下,目前村里种植甘蔗6042亩、水稻400亩,同时还发展了养殖业,家家户户都有产业。
“无论巡边还是发展生产,大家都有信心。”老党员普中科接过话茬说,这些年,年长的带着年轻人一起,一同守护边境线,家里的甘蔗和水稻也都没落下,“党员冲在前头,发展产业有示范,村民们当然有底气。”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政策支持下,帮东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土地资源,以种养殖业助推经济发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5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335元。
“在党的政策支持下,我们收入有产业支撑,出行有乡村公路,村里有了卫生室,而且,通宽带率和4G信号覆盖率都达到了100%,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越来越好。”金国友告诉记者,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加坚定了大家守土固边的信心和决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回到村里,发展产业,守边固土。”
90后小伙刀亚南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大学毕业后,刀亚南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创业,“边安则心安。安宁的边境,给了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心。”
谈到守边固土,刀亚南说,在帮东村,年长的带着年少的巡边是传统,“巡边时,老一辈会教我们界线是从哪里到哪里,让我们永远记住国境线,一寸都不能少。如今,这个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上,我们要继续做好。”
和刀亚南一样,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巡边队伍,普中科心里很高兴,“现在我看到我们的守边队伍越来越壮大,大家都会自觉地去履行职责。作为党员,我要发挥好带头作用,继续带领年轻人建设好美丽家乡,守护好每一寸国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帮东村把“牢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写入村规民约,强化大家的国民意识,把守护好神圣国土体现在日常实际行动中,构建“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守边固边工作格局,并成立一支由35名村民组成的应急队伍,积极开展巡边和界务巡查工作,全力守护好边境安全。
如今的帮东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群众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村民没有忘记捍卫国家利益、守护神圣国土,守边固边的观念已镌刻在他们的骨子里。
李栖盛:边防线上,有我有你
“穿上军装守护边疆是你的梦想,家里有你大哥,你就放心去吧!”
2007年毕业季,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到甘肃政法大学招收优秀毕业生,从小怀有从军梦的李栖盛,在得到父亲的支持后,参军入伍,从老家青海来到云南,成为一名边防军人。2008年2月,李栖盛被分配到原临沧边防支队镇康边防大队。这一待,就是16年。
2018年,随着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为移民管理警察。16年间,身上的“橄榄绿”换成“警察蓝”,从事户籍工作的李栖盛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边境线。
刚到南伞镇军弄警务室做户籍工作时,李栖盛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哈里村村民多是德昂族,大多数人只讲德昂话,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挑战。于是,李栖盛利用下班时间,主动和村民学习德昂话。一段时间后,李栖盛能用德昂话与德昂族群众进行简单的业务交流,此举,赢得了村民的尊重与信任。
后来,李栖盛调离军弄警务室,但作为边境管理政策宣传员之一,他时常回到哈里村,用德昂话开展普法宣传,深受群众喜欢,“李警官讲的我们能听懂,也爱听。”在李栖盛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辖区群众的守边固边意识、加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
“作为户籍民警,需要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李栖盛说,户籍工作非常繁琐,法律性、政策性极强,需要掌握大量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特别是在边境县,办理户籍更是马虎不得,稍有疏忽可能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在李栖盛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下,办理户籍中,他发现了网上在逃人员、冒充边民想要办理中国户籍的、隐瞒在外省已落户的事实想要重复办理户籍的……存有侥幸心理想要办理户籍的不法分子,在他这里都没有侥幸得逞,李栖盛较好地处理了在边境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李栖盛经常与同事巡边。他不仅自己巡边,还带着女儿一起走边境线。
2023年2月,李栖盛带着女儿走边境线被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引起一波关于守边巡边固边话题的讨论。李栖盛说,小小举动能有这么高的话题度,让他感到很是惊喜,“想不到,有这么多人关注边境、关注我们巡边人。”
带着女儿走边境线并非一时冲动,李栖盛告诉记者:“孩子慢慢长大,要让他们明白守边巡边固边的意义所在。”
让李栖盛欣慰的是,随着自己带女儿走边境线的事被广为传播后,也影响了更多的人,自己经常巡边的路上,有了更多巡边的身影……
如今,这个守边巡边固边队伍越来越壮大,巡边稳边力量越来越充实。
为群众办证
【记者手记】
“守护好神圣国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寄予的深切勉励、谆谆嘱托。
在临沧边境线上,无论是戍边警察、界务员,还是村民,他们都在用脚步丈量着边境线,用情守护边疆线的一草一木,也在用心耕耘着美丽家园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用行动生动诠释着一个道理: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平安。
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张的工作、艰苦的环境、与家人团聚的珍贵时刻。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后,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坚守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付出,更是精神上的坚守和传承。
守边守国亦守家,是一种传承。“班老回归”“班洪抗英”和张从顺张子权父子、鲍卫忠等守边卫国的故事和人,深深感染着生活在临沧这片热土的各族人民,他们身体力行传承着临沧守边固土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护国家,守护自己的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像李栖盛、罗光柱、李春明、普中科、刀亚南一样,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固边守土几十年的人在临沧边境一线比比皆是,他们中的每个人、每个家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把我们的家园守护好,就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让所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都开花。
融媒体记者 阮海燕 杨维 陈龙
通讯员 母赛昌 关汪武 彭联刚 石二先 姚尚龙 杨雪蕊 文/图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