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对网店因价格误设引发消费者“薅羊毛”行为的法律边界分析

    刊发时间:2024-08-30

    A3版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 邓姚瑶

      近期,一网店在参与某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时,因操作疏漏将原价两千元左右的商品以极低价格上架,这一优惠信息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蔓延,一夜之间,网店收到四千多个低价订单。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批低价订单,网店因无法履行发货义务陷入财务危机,最终无奈闭店并面临来自电商平台及消费者的双重追责。

      电商平台依据其规则以及与商家之间的合同要求商家支付成交金额30%的违约金,而部分消费者则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商家退一赔三或退款商品金额的30%。这并非单一事件,此前就有商家经历过此类事件。

      笔者认为,从法律层面分析,这类事件主要涉及“误设”行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商家因操作疏忽导致的价格误设,实质上构成了一种意思表示错误,即民法上所称的“表示行为错误”。在传统民法理论上,意思表示错误的处理遵循“解释先行于错误”的原则。具体而言,需先对商家与消费者的意思表示进行解释,再判断合同的成立与效力。若消费者与商家双方的意思表示经过解释后不能达成合意,则合同并未成立;若消费者与商家双方的意思表示经过解释后,错误的意思表示能被消除,则意思表示无瑕疵,合同成立;若消费者与商家双方的意思表示经过解释后,错误的意思表示不能被消除且对交易影响重大,合同成立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重大误解情形,合同可以被撤销。具体到本案中,商家以非真实意思表示的价格发布商品信息构成要约,而消费者基于该错误价格下单构成承诺,但商家真实的意思表示显然不可能是以如此低廉的价格销售商品,而消费者真实的意思表示也不是以原本的价格购买商品,错误的意思表示不能被消除且价格因素在该种交易中可谓重大,合同成立但构成重大误解,商家享有合同撤销权。需注意的是,商家应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起诉,否则撤销权将归于消灭。

      司法实践中,相关部门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法院一般会结合合同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交易习惯及诚信原则等因素综合认定商家是否存在价格误设的情况,同时结合采购价格、历史销售价格、页面补正行为与消费者沟通记录等证据分析出低廉价格并非商家的真实意思表示,特别是当价格明显偏离常理且非秒杀、抢购、会员特权等特定促销活动时,法院一般会支持商家以重大误解为由撤销合同的诉讼请求。合同一旦被撤销,商家无需履行发货义务且无需向消费者退一赔三,也可请求平台退还保证金,但若消费者因合同撤销而遭受了合理损失,如错失的优惠机会等,商家仍需予以赔偿。商家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条件,采取法律外的措施或许更具有高效性和经济性。首先,商家可以及时下架商品或修改价格、库存,并积极与电商平台沟通,寻求其帮助完成退款;其次,商家也可主动与消费者协商解决方案,如请求消费者主动申请退款并给予消费者优惠券、红包等补偿;最后,商家也需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道歉声明,以降低负面影响。

      消费者在这类事件中并不是完全的受益者。看似占据了有利地位,但实际上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消费者可能因商家行使撤销权而失去已下单的商品;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能因为法律程序的复杂性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消费、谨慎下单始终是保护自己权益的最佳方式。消费者面对低价诱惑时应保持理性,仔细核对商品信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要尊重商家的权益并恪守市场规范,共同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注入正能量,携手共创繁荣有序的消费新生态。

      商家需加强流程管理,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商家应当加强对内部员工的管理与培训,以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素养;构建严格审核机制,以确保促销信息的准确无误;在促销活动启动后,商家需即时监控订单状况,一旦发现问题迅速反应,同时与电商平台保持紧密沟通,以争取平台的支持与协助。电商平台亦应加大审核与监控力度,及时提示商家纠正错误,共同促进电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