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四林”同治厚植生态底色
刊发时间:2024-09-02
A2版
作者:严兴勇 苏义巫
护林 造林 活林 兴林
双江“四林”同治厚植生态底色
本报讯 (特约记者 严兴勇 通讯员 苏义巫) 近年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护林、造林、活林、兴林”,切实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厚植生态底色。
“护林”保绿,严守生态红线。该县选聘739名生态护林员,组建288名党员干部带头、1266名乡村干部参与森林“护卫队”、防火“巡护队”和应急“扑救队”三支队伍,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目前,生态护林员开展巡林97416次,排查整治重大隐患85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36件237.35公顷,无森林病虫害发生,有效保障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造林”添绿,擦亮生态底色。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重点围绕道路、河流、湖泊和城乡绿化,采取工程造林、义务植树、退化林修复等措施,持续开展城乡植树造林活动,积极拓展造林空间,打造勐勐河(小黑江)生态湿地廊道,巩固并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多途径增加林草湿地资源总量,加速推进森林乡村创建。2023年以来,完成更新造林1252亩,建设林板一体化示范样板林基地1088亩,全民义务植树65.2万株。
“活林”增效,做强生态经济。充分激活林地资源潜力,依托现有10户生物药业企业,采取“公司+国有林场+中药材”发展模式,在国有东来林场、勐峨林场建设滇黄精、金银花、大黄藤种植示范基地80亩。全县种植葛根、滇黄精、茯苓、大黄藤、三七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34232亩,中药材产量达3411吨,综合产值6254万元,带动300余户群众经济增收,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兴林”富民,推动生态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参与林权交易,以林地林木资源“不动产”撬动“绿色提款机”,有效推动与一、二、三产有效融合,着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完成临沧坚果提质增效6万亩。培育涉林企业40户,建成“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万亩,有机认证5万亩。扶持育苗大户30户,培育苗木600万株。2023年,全县林草综合产值达50.7亿元,摸索出一条生态得保护、经济得发展、林农得实惠的良性发展之路。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