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传统的“团圆”味更浓

    刊发时间:2024-09-17

    A3版

    作者:王玉萍 杨雪 左金华

    微信图片_20240914144010---.jpg

    烘烤好的传统月饼。   左金华   摄

      一年一度中秋至,寓意人月团圆的月饼依然是中秋佳节的“主角”。这几日,位于临翔区新安路的老姚师家“老式月饼”生产作坊进入最忙碌时候,59岁的糕点师姚益明和其他工人师傅正在加班加点制作老式月饼。从馅料调配到和面、包馅、压模、烘烤、出炉、包装,每一道工序都透露着传统与匠心。一盘盘泛着金黄油光的手工月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我家的手艺是从祖辈流传下来的。我是从1982年开始制作手工传统月饼。现在我家月饼品种有六七种,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使用添加剂和防腐剂,销量还可以,北京、上海等地都有人来订货。”老姚师家糕点坊负责人姚益明说道。

      凭着甜香、酥软的口感和传统的制作工艺,老姚师家的月饼深受消费者喜爱,每逢中秋节,一天可销售老式月饼上千个。如今,姚益明把手工制作老式月饼的技艺传给了儿女。

      为适应市场创新变化的趋势,姚师傅主动了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开发出更加适应市场销售的品种,也是这份坚持,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

      在临沧,传统手工制作的月饼以独特的口感和承载的乡愁记忆,成了当地的文化符号,不少现做的传统手工月饼供不应求,因为美味的口感和那份独有的家乡味道,颇受市民喜爱。

      “我们每年都到李菊芬家预订纯手工制作的苏子饼,包括糖心里的花生、核桃也都是手工炒作,全家人都爱吃。”凤庆县小湾镇马街村村民罗凤美提着两大袋刚购买的月饼热情地介绍。

      今年58岁的李菊芬以手工古法制作传统火烤苏子饼已有20多年了。从和面、揉面、配馅、扯皮、包馅料、按压直至烘烤出炉,每一道工序都关乎苏子饼的口感。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炭火烘烤,恰到好处才能烘烤出色泽金黄、口感香酥的火烤苏子饼。烘烤时,每隔几分钟便要查看挪动一次,不时还要添加柴火,以保证火烤苏子饼受热均匀,烘烤过程持续半个小时左右才可以出炉。因为用料十足、口感香甜,每年中秋节都吸引很多新老顾客前来购买。

      苏子饼制作耗时费力,每一道工序都考验功力和经验。为方便快捷,不少商家开始使用电烤炉,虽然制作效率高,但出炉的成品也少了一些烟火气息。吃过火烤苏子饼的顾客们也表示,“电烤的没有火烤的香,大家更愿意吃传统火烤苏子饼。”

      娴熟的技艺、传统的制作方式,让火烤苏子饼金黄酥甜,味道让人久久回味。这不仅是老百姓以手艺赚钱的方式,更是传统技艺的传承。

      在云县茂兰镇哨街村,阵阵月饼香气从一幢幢民房中飘出,为中秋节增添了甜甜的味道。这里的“土”月饼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哨街村洪氏然然月饼负责人洪泽迎介绍,哨街村的“土”月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的淳朴风情,它的制作工艺传承已久,并选用当地优质的食材,遵循古老的配方和手法。那金黄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香甜可口的馅料,一口咬下,满满的都是儿时的记忆和家乡的味道。过去,这些月饼只是当地村民自家制作、自家享用的美食。近年来,随着物流网络和电商平台的兴起,这些“土”月饼逐渐走出乡村,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哨街村制作“土”月饼的作坊有59家。他们坚持使用当地优质的原材料,遵循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手工制作方法,从面粉、油脂到馅料中的豆沙、白糖、火腿、薄荷、鲜花等,都严格把关,确保品质上乘。

      洪泽迎介绍:“我家做月饼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从曾祖父那辈开始,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我们一直坚持用最传统的工艺制作月饼,今年已有7000多个订单,预计今年收入将达到26万元左右。”

      尽管市场上新馅料、新口味的月饼层出不穷,烘烤的工具在变,但“老式月饼”制作的工序没有变、工艺没有变、味道也一直没有变,对广大的市民而言,月饼不仅承载了他们儿时的记忆,也寄托了对家人的相思。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