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临沧:深山有路向四方

    刊发时间:2024-11-21

    A1版

    作者:吴成光 李元兰 石二先 石咏怡

      初冬时节,走进镇康县勐捧镇岩子头村,进村主干道蜿蜒曲折延伸向大山深处,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把一个个村庄连接在一起。

      “以前,一到雨季,道路就出现侧沟不通畅、污水横流、路基冲垮等情况。大家认为路是公共的,管护积极性不高,等上面来处理的情况比较突出。”岩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高兰仙说。

      岩子头村农村公路全长56.2公里,由于养护资金不足及村民爱路护路意识不强,导致雨季里部分村组有路却不通不畅,路面损毁较为严重。2021年初,村“两委”经过研究,决定把有限的公路养护经费分配到各个自然村,把公路进行分段后包干到每个小组,确保每一段路都有人管,经过摸索实施,形成了每村制定1条爱路护路《村规民约》、组建1支专业护路队伍,每年组织4次义务护路活动、开展4次季节性养护,每村建立1个举报奖励制度的“11441”农村公路管护模式。

      “路通畅了,我们出行也方便,我们有责任管护好这些路,清理侧沟、垃圾清理等群众都积极参与。”一大早,岩子头村大谷地自然村小组长字玉文就带领群众清理公路侧沟和杂草,进行今年最后一次集中管护。

      随着“11441”模式在镇康县的推广实施,镇康县老百姓爱路护路意识显著提高,各村民小组还结合“周五爱卫日”活动,对公路进行卫生清理。全县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权责清晰的公路养护责任体系。今年2月,镇康县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建设“四好农村路”是农村道路持久安全使用、顺畅运行的首要前提。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各县(区)建立由县(区)长为总路长的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工作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制定“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通过“法约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村公路的管理和保护;

      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规范化水平得到质的突破,路况检测自动化实现100%覆盖;

      依托“云南公路智慧养护一体化云平台”,实现桥梁数据交互、动态联动和常态化桥梁技术状况监测;

      ……

      管养机制的完善,管养责任的落实,让我市每一条农村公路都有了“管家”,也让农村路真正成为农村群众致富的“高速路”,乡村发展的“振兴路”。

      融媒体记者   吴成光

      通讯员   李元兰   石二先   石咏怡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