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奏响彩云之南文化发展时代强音
刊发时间:2024-12-02
A3版
作者:陈奕博 李小辉
在新时代的澎湃浪潮中,新质生产力正以锐不可当之势重塑着各个领域的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彩云之南,这片充满魅力与神奇的土地,其文化发展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亟待搭乘新质生产力的快车,奏响激昂嘹亮的新时代强音。
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体现,首先在于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云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创新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例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老的贝叶经、东巴文字等进行精准的扫描、存储与解读,使其珍贵的文化内涵得以永久性地保存,并更便捷地传播于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客仿若身临其境般地领略丽江古城的古朴韵味、石林的鬼斧神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神秘幽邃,极大地拓展了云南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云南文化发展的又一关键维度。以创意为核心,将云南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影视、动漫、游戏、演艺等现代文化产品之中。一部《司藤》的热播,让取景地大理的绝美风光与独特风情火爆出圈,吸引了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富有民族特色的云南歌舞剧在国内外舞台上的精彩演绎,收获了如潮的掌声与赞誉,不仅展示了云南民族文化的魅力,也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意设计让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如建水紫陶、大理扎染、鹤庆银器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单纯的实用品或纪念品转化为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高端文创产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拓宽了市场渠道。这正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要求。
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更是新质生产力在彩云之南文化发展中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特色与品质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如在旅游景区中精心策划推出沉浸式的民族文化体验活动,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傣族的泼水节狂欢、彝族的火把节盛会、白族的三月街集市等,感受浓郁的节日氛围与民族风情;建设民族文化主题民宿与酒店,从建筑风格、室内装饰到服务细节,全方位地展现云南的民族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别具一格的住宿体验;开发文化旅游演艺精品,将云南的历史故事、传说神话、民族歌舞等以大型实景演出或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如《印象·丽江》《丽水金沙》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领略云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要以新质生产力奏响彩云之南文化发展的时代强音,并非一蹴而就,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一方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专业人才匮乏。既懂文化艺术又精通现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创新发展需求。这需要云南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优惠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等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于云南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职业院校等开设相关专业与课程,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资金短缺。文化创意项目、文化科技融合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云南文化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为文化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此外,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力度仍需加强。云南虽然有诸多知名的文化元素,但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体系。需要深入挖掘云南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独特魅力,精心打造一批如 “七彩云南”“云之南·民族风” 等涵盖文化旅游、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文化品牌,并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全球媒体合作推广、跨境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与方式,将云南文化品牌推向世界,提升云南文化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