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科技赋能推动核桃产业创新发展
刊发时间:2024-12-12
A1版
作者:魏江跃 双春天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魏江跃 通讯员 双春天) 近年来,凤庆县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紧抓云南省首批核桃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机遇,建设“中国云南核桃云”和“中国云南国际核桃(坚果)现货交易中心”,成立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以科技创新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不断强化提升核桃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推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目前,凤庆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72.14万亩,挂果投产160万亩,覆盖全县13个乡(镇)8.6万户农户。2023年,实现核桃产量15.4万吨,综合产值64.49亿元,小核桃 “长”成了富民大产业。
在推进核桃全产业链发展进程中,凤庆县创新推行核桃初加工一个基地管护标准、一个加工流程标准、一个仓储管理标准、一个产品质量标准、一个组织体系标准的“五个一”标准,并采取“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果农+基地”模式,统领核桃基地标准化建设、初加工及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目前,172.14万亩的核桃基地,已有119万亩完成绿色有机认证。25户入园核桃企业建成各类生产线40多条,生产产品20多个系列80余款。通过建设“中国云南核桃云”和“中国云南国际核桃(坚果)现货交易中心”,搭建基地、原料、加工、产品、市场、配送、消费者一体化的新型商业平台,以大数据赋能产业发展。
凤庆县把科技赋能作为核桃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全材利用”和降本增效,依托省科学技术院组建市场化运营的科研实体,以2022年成立的云南省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发力科技端,用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面对面”转化研发成果,切实破解全链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研究院立足“需求在产业、出题在企业、研发在外地、转化在凤庆”的理念,以“科技研发、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科技招商、协同创新”五大职能为定位,围绕产业“降本增效、分类增收、延链增值”三个主攻方向,与2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开展以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和消费者意见为导向的反向研究,通过“面对面”转化研发成果,切实破解全链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
日前,由云南邦纳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申请的“一种核桃萃取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该发明专利采用现代绿色生物萃取技术,获得核桃的萃取物,并结合适宜基酒、调配技术开发新型富含核桃保健因子和风味的健康酒产品。
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施贵华介绍,此项发明专利是研究院成立以来获得的首个发明专利,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核桃产品的附加值,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健康、更美味的饮品选择。
此外,研究院还与核桃企业签订成果转化协议。“公司与研究院合作,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用好核桃萃取技术专利,研发核桃酒系列产品,产品预计在12月底前上市。”临沧庆丰公司总经理吴天继说。
“研究院与园区部分企业探索‘先尝后买’的成果转化方式,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费使用科研成果,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支付知识产权许可费。”施贵华说,这样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本和风险,提高了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激活了研究院、企业、科研团队三方利益链接。
“科技落地开花,让核桃产业发展有了奔头。”凤庆县将继续发挥现代科技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抓生产转向打造链条、从抓产品转向打造产业、从抓特色转向打造品牌,大力推广核桃良种、高效栽培和标准化管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用科技成果转化为核桃全产业链发展增添动力。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