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让佤医药走出“深闺”

    刊发时间:2024-12-16

    A1版

    作者:吴成光 字然 王宏斌 赵榆 张慧

    临沧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

    让佤医药走出“深闺”

      临沧有23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医药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民智慧,为临沧各族人民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传承至今仍是维护群众健康的“妙药良剂”。

      “每次身体不舒服,都会来找刘医生帮看一看……”一大早,临沧市中医医院佤医药科诊室门口,陆陆续续有病人在排队候诊。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中草药味的诊室里,刘宝林医生耐心询问病人症状,认真搭脉、问诊、检查,对症开方。

      王大哥是一位痛风患者,痛风发作时,几乎无法行走,剧痛难当。经过刘宝林医生的治疗,他的痛风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以前痛风发作就是吃止疼药,后来找到刘医生,用特色中药外敷,治疗效果很好,原来下楼都成问题,现在轻松多了。”一大早,痛风症状明显好转的王大哥就来到治疗室接受“涩渡膏”封包治疗。

      “涩渡膏”封包治疗是市中医医院近年来研究推出的一项佤药特色疗法,膏药包含了飞龙掌血、血满草等临沧佤药,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症。

      “今年,我们和云南省中医院一起申报了5个少数民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我们负责佤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工作,准备申报“涩渡膏”的院内制剂,以此为突破口,把佤医佤药特色疗法更好更快的推广出去。”刘宝林医生认为,佤医佤药在治疗跌打损伤、风湿、胃肠道等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特点,当前佤医药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好佤医药的挖掘整理工作,同时,推进佤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市中医医院作为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佤医药分会的挂靠单位,近年来,依托“佤医药普查、挖掘梳理及应用研究”项目,先后开展了三次佤医药普查活动,访谈有代表性的佤族民间医生43人、调查居民100余人,收集到佤族民间单验方129首,外治法33种。在此基础上,市中医医院牵头编撰《佤医基础理论》《佤医诊断学》《佤医治疗学》《佤医方药学》等专著,并通过实验研究,推出了佤药酒涂擦、佤药熏蒸、花椒针疗法等特色疗法,在临床推广应用,佤医药价值得到越来越多认可。

      “肩周炎疼得手都抬不起来,来市中医院打钢针、擦佤药酒以后,现在手已经能抬起来了,好多啦。”马上就要出院的李大姐高兴地说。

      以佤医药为代表的临沧民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临沧各族人民依靠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治疗疾病、养生保健。古老的民间偏方和传统的诊疗方法代代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沧民族医药文化。

      佤族民间药滚疗法、拉祜族松明疗法、布朗族金竹药罐疗法、傣族拖擦疗法……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医药逐渐走出深闺,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施惠于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

      近年来,我市民族医药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机构逐步完善,目前,全市共设有佤医医院2家、民族医药研究院(所)3个、行业社团组织3个,以佤医药为代表的临沧民族医药服务可及性不断加强。在这些机构的引领和推动下,全市民族医药学术研究氛围也日益浓厚。少数民族医临床经验传承及技能提高培训班、颈肩腰腿痛中西医治疗临床实践培训班……一批批民族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到临沧,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深入探讨民族医药的前沿热点问题和传承创新模式,为临沧民族医药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临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在今年11月召开的云南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药研发总监朱兆云表示,以佤医为代表的临沧民族医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只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通过科技创新、多方合作等途径,临沧民族医药一定能在国内乃至国际医药舞台上绽放独特的光彩,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融媒体记者    吴成光    字然    王宏斌    赵榆

      通讯员    张慧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