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活得”变“和德”

    ——从村名的变迁看基层社会治理

    刊发时间:2024-12-19

    A3版

    作者:杨永平 胡世虎 刘富会

      近年来,凤庆县洛党镇和德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强集体经济文章,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有机融合,探索出了一条“治理有效、社会和谐”基层治理新路子。

      “今天开这个会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上级政府支持我们的水泥和管子来提升我们村的人居环境。我提议,村集体经济再补助一点,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投工投劳、捐资,齐心合力把我们村的环境提升一个台阶。” 和德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杨祖礼说。

      今年以来,和德村村民提升人居环境的热情高涨,各个小组处理生活污水的氧化塘建设快速推进,村干部和驻村队员忙碌奔赴在各个建设现场点,组织施工、提出指导意见、收集到困难问题并及时开会商讨解决方案。

      “政府补助一部分,村上补给一部分,我们农户也投资上一部分,投工投劳,将这个氧化塘建好,污水归集在一起,整个寨子就会比现在干净。”和德村村民杨定坤说。

      历史上,和德村因为基础条件差、卫生环境脏乱、部分群众好逸恶劳,社会矛盾频发,酗酒和赌博之风盛行,取名叫“温得村”,后改为“活得村”,意为能“活得下来”,再后来,又改名为“和德村”。

      “我刚上任时最大的压力是群众的思想和基础设施差的问题。我从村‘两委’、村容村貌整治入手,提升村党组织形象,从整治村民赌博等陋习为突破口,引导村民和谐向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补足公益事业短板。”杨祖礼深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是口号,要改变家乡面貌,只有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力量,用扎实有效的工作,用“企业家”的思维盘清、盘活集体经济“大账”,算好村民增收“小账”。

      “我觉得农村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核心就是村党组织要有‘硬气’,村集体经济要有规模,只有村里有钱了,才能改善村里的硬件条件,才能提升村民福利,老百姓才会信任我们,跟着党组织走。”杨祖礼说。

      “说干就干。”利用与县城、县工业园区相邻的优势,2023年,和德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了合德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村里剩余劳动力,强化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城镇和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劳务服务,实现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同时,通过土地、村级茶厂厂房租赁、“红色股份”入股企业、建设苗木基地出售苗木等方式,拓宽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村集体经济达59.02万元,2024年预计达60.02万元。

      随着村里的适龄孩子减少,村完小被教育部门列入撤并计划,很多留守妇女和老人面临接送小孩上学困难问题。村“两委”急群众所急,把“智治”工作纳入重点,经与教育部门多次协商后,决定与学校共同出资聘请老师对村里的学前儿童进行看护教育。村“两委”的这一举措,赢得了村民的连连称赞。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发展成果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收获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村民杨定坤由衷地说:“村‘两委’带着群众搞发展,使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时有问题只要和他们说,他们便能处理得又快又好,村上让我们做什么事,我们都积极支持。”

      有了群众基础,村“两委”干事创业的干劲更足、干事更顺,探索出了“强政治引领、促党群和畅,强法治保障、促社会和谐,强自治协同、促发展和顺,强德治润化、促人心和美,强智治支撑、促家园和安”的“五治五和”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营造了“党员在身边、服务不缺位、群众跟党走”的良好局面。

      社会不良习气得到根本扭转,村庄变得干净整洁,道路宽敞明亮,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精神面貌全面转变,曾经的“活得村”变成了“和谐为贵,品德为先”的“和德村”,变成了“禁赌示范村”“省级美丽村庄”等多项荣誉加持的“先进村”。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