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刊发时间:2025-01-13
A3版
作者:黄云敏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的总结和提升,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线
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在调节人类行为方面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法律作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系,具有强制性,旨在通过制裁违规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这一观点认为,法律是社会道德底线的体现,它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最低标准,即人们不得从事那些明显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基本伦理准则的行为。换句话说,法律充当了道德的守护者,确保社会成员的行为不至于严重偏离基本的道德要求。道德则是基于社会共识的伦理标准,它通常通过舆论、教育和内心信仰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法律作为最低标准的道德规范,确保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本要求。然而,它也提醒我们,除了法律之外,社会还需要更高层次的道德教育和个人内心的道德自律,以促进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依法行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说,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是权力的所有者,政府和官员的权力都来自人民的授予或委托。依法行政,一是要树立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守宗旨意识,为人民掌好权、负好责;二是要遵行依法用权,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运行体系,形成切实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三是要强化权力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利的权力运行体系,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通过电子政务等将各项权力运行过程透明化。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确保了权力的正确行使,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法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照法律进行治理的状态,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监督和遵守等各个环节。朱征夫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有法治,企业发展就有了保障,有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法治是企业家权利义务确定性的最有效保障。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规则和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经济发展。唯有法治,才能最有效地传递信心,最持久地增进繁荣。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团结统一的制度保障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一理念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要求所有国家机构和公民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活动,确保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稳定性。依法治国不仅保障了国家的团结统一,也促进了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保障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同时也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依法治国确保了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依法治国是通过确立宪法和法律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党和人民意志得以全面落实的法制体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确立和实施,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