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临沧过大年
刊发时间:2025-01-30
A3版
作者:程江 唐紫嫣
新春佳节,阖家团圆,临沧这座城市处处洋溢着喜庆与温馨,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家人”——“新临沧人”。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层,却都在临沧寻得了归属感,用各自的热爱,书写着与这座城市的温暖故事,为临沧的新春增添了浓浓的温情与活力。
果晓海:我用镜头定格美好
“新郎新娘,喜糖甜不甜?”
“大家看镜头。”
“甜!”
随着快门按下,一张张甜蜜的照片在取景屏上定格出来。
“这是年前的最后一组婚礼跟拍,拍完后就和女朋友回云县过年!”果晓海难掩喜悦地说道,第一次在临沧过年,过完年会很忙,跟拍日程已经排到3月份了。
果晓海是一名专业婚礼跟拍从业者,从业到现在已经用镜头见证了近200对新人幸福瞬间。
2019年,身为楚雄人的他,与临沧女朋友相识后,放弃了在楚雄的工作,毅然决然来到临沧,开启新的生活。
“初到临沧,我心里没底,干什么工作,怎样规划接下来的人生,让我陷入迷茫。”果晓海挠了挠头回忆道。先找份工作过渡一下,几经曲折,他在临沧搞起了装修。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受邀参加朋友婚礼。“门口迎宾处,新娘双手捧着喜糖,新郎在耳边低声细语。”看到这幸福的瞬间,他用手机记录了下来,回来后,看着图片让他陷入了沉思,婚礼跟拍会不会有“搞头”呢?
“我大学学的是刑侦专业,毕业后又去参军入伍,上学期间我就喜欢摄影,退伍后我把摄影当作我的职业,女朋友就是在拍摄时认识的。”果晓海认为在临沧做婚礼跟拍,既是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能记录临沧“新人”美好的瞬间,再三斟酌后,购买新设备、学习精进摄影技术、调研市场……202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在不到3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摆放着整整齐齐的设备,温馨的装扮显得年味浓浓。他说:“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春到来之际,我还特意装扮了一下。”
一张张照片,一部部视频,他的电脑里,记录着每一对跟拍“新人”的美好瞬间。
从事婚礼跟拍这几年,果晓海走遍了临沧各县(区),他觉得临沧婚礼习俗很有特点。接亲、敬酒、迎宾、打歌、放烟花、回门……每个地方既有区别,又有共通,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元素,每一场婚礼都喜气洋洋。
“临沧人热情好客,每一次跟拍都被热情所打动,‘新人’及父母都会热情招待我。”果晓海说,怕我拍得太累,他们会给我倒水,叫我去吃饭,晚上还约着一起打歌,我的工作就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下完成了。
果晓海说:“我喜欢吃永德凉鸡,凉鸡是永德宴席主菜,每次去永德参加完婚礼,回来便开始怀念它的味道。临沧宴席上菜品琳琅满目,凉鸡、牛扒烀、羊扒烀、小酥肉、红烧鱼、炖排骨、水腌菜拌粉丝、舂干巴……一时间都不知道从哪开始下筷。”
他认为临沧人有着自己专属的快乐。
每一次婚礼现场,夜幕降临时,音乐响起,村村寨寨的村民在新婚夫妻家院场上围着桌子开启了夜生活——打歌。吹着芦笙、抬着猪头、扛着桌子……配合着独具节奏的步伐,一时间好不热闹。
果晓海说:“临沧人热情好客,不仅在婚礼上。刚来临沧的时候,不认识路,路边的阿姨还耐心地给我带路;平时去玩,遇上吃饭,主人家会主动邀约一起吃饭;到陌生的村寨,叔叔、阿姨们还会让我到家里坐会儿……”
因为缘分,他来到了临沧,却又被临沧人的热情、临沧美食美景所深深“锁住”。他的镜头定格了无数婚礼上的幸福瞬间,临沧的美好被他收进了“背包”,又通过荧幕展示给了他人。
新的一年,果晓海有着这样的憧憬:用镜头持续记录临沧“新人”的幸福,开设一个新媒体短视频账号,拍摄有关临沧美景、美食、人文等内容的图片、视频,用镜头告诉大家,他为什么爱上临沧。
刘香:我心定在临沧
“这个春节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把家人都接过来临沧了,一起热热闹闹地过大年。”刘香开心地说道,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临沧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把家安在了临沧,过年也不用再来回折腾。
春节前,搬进新家的第一天,刘香把屋子装扮得格外喜庆,做了一大桌子菜,有辣椒炒肉、蒸蛋饺、火腿木瓜鸡、扒烀……混合着临沧和湖南特色的菜品,邀约了临沧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庆祝乔迁之喜。
刘香告诉记者,现在已经习惯了临沧的饮食,有几次回湖南老家,没几天就想吃临沧牛扒烀了。
2019年,刘香听在临沧打拼多年的亲戚说临沧生意比较好做,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和丈夫来到临沧开启了创业之路,打拼5年,买了房子,举家来到临沧生活。现在看来,她觉得选择来临沧做生意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谈起工作,刘香回忆道:“刚来临沧的时候,听不懂方言,连蒙带猜,还送错了好几次货,这几年跟临沧人打交道下来,自己都能说上几句临沧方言了。”
几年的时间,刘香结识了很多临沧朋友。她说自己是一名零食经销商,长期给临翔区的便利店、超市供货和配送,有一次到乡镇送货,深夜下暴雨,车轮打滑悬空了,半夜山上又冷,救援没法马上到,只能去敲附近村民的门,村民玉娟把她请进屋内,直至救援人员到来,后来她们成为很好的朋友。
送货,联系代理商、商家,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刘香已然和临沧人“打成一片”。
刘香说,来临沧打拼后,把孩子留在了湖南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临沧的教育资源优质、教学质量高,过了一年,就把孩子接过来临沧上学。
看着柜子里摆放着的奖杯和奖状,刘香满脸自豪地说:“我的孩子现在在临沧市一中读高中,成绩还不错。”
“现在我们定居在临沧了。定工作、定居,我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更大的价值,最重要的是,我的心已定在了临沧。”刘香开心地说道。
姚苏云:临沧的生活很惬意
“小时候,总听母亲说起她的故乡—临沧,那带着浓浓乡音、满是眷恋的讲述,让临沧这座遥远的城市在我心中早早地扎下了根。”姚苏云说,她的妈妈是土生土长的临沧人,20多年前嫁到江苏,没来临沧之前她就对临沧有一定了解。
5年前,考上大学的她来到云南读书,踏上了重返妈妈故乡的旅途。
她说,临沧是一个会让人“上瘾”的城市。
今年是姚苏云在临沧过的第二个春节,来云南读书之后,她的父母在临沧开了家餐馆,现在生意还不错。
姚苏云的印象中,第一次在临沧外婆家过春节时,看到年夜饭的瞬间,回家的感觉就悄然而至,和自己在江苏过年时妈妈做的年夜饭相差不大,原来,自己的味蕾也很“临沧”。
春节来临之际,临沧城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街头挂满了红灯笼,商场播放着欢快的新年歌曲,集市更是热闹非凡。姚苏云穿梭在人群中,挑选着特色年货,有寓意吉祥的春联、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她还给外婆、姨妈送去节日祝福,一家人在一起,温馨而又和谐的感觉让她倍感幸福。
上学的这几年,她每个假期都会在临沧,一方面是帮助父母,另一方面是喜欢到临沧的各个地方去游玩。
她说,临沧散发着独特而又迷人的惬意气息,有着别样的韵味。
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能让她停下脚步,仔细品味这座城市。
“我喜欢喝临沧的咖啡。外婆家种着咖啡,每到寒假我都会去摘一些咖啡来烘焙。”姚苏云说,咖啡的醇香就像临沧这座城市,让她久久沉浸其中。
说起新年愿望,大学即将毕业的她说道:“临沧于我,早已不是妈妈口中的故乡,而是承载着我梦想与爱的家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食一味、一人一事,都让我不舍离去,毕业后我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扎根在临沧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壤中。”
洪春兰:我为“新临沧人”的身份感到自豪
在文山的校园里,洪春兰和丈夫是备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伉俪。她是大理人,而丈夫是云县人,因教育事业结缘的他们,携手走过无数个春秋,每至年关,回云县过年成了一家人雷打不动的行程。
忆起回云县过年的路途,洪春兰喜笑颜开地说道:“以前回云县过年,光是路上就得花费半天时间,现在高速通了,我们自驾七八个小时就能到家,以后家门口的南云高速再通,回家还会更快,如果不想开车还能乘坐动车回来。”
今年,回到云县,她发现县城的道路焕然一新,驾车在路上,不仅道路变得宽敞整洁、店铺外立面美观时尚,就连街边的过年氛围也浓郁得化不开。
洪春兰说:“我6岁的孩子到云县下车的时候,指着宽敞的大道说这条路好美,我们这是到哪了。崭新的公路、苍郁的绿植、喜庆的氛围,让一年没回云县的孩子刹那间认不出来。”
谈到孩子,作为老师的她说道:“‘新临沧人’的身份让我感到自豪。以前说起临沧,大家认知相对较少,而现在出去开会、进修,说起我是临沧人,大家都会跟我说上一句‘你们临沧教育和茶特别棒!’”。
春节前夕,她还和在临沧教书的亲戚共同探讨教育上的趣事与经验。她说:“我和丈夫每年春节都要去一趟亲戚家,我们家好几位亲戚都在临沧教书,有时候会跟他们探讨,但更多的是喜欢和临沧的亲戚一起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今年春节,洪春兰和丈夫还买了一只羊,准备把所有的亲戚都邀约到一起,在临沧的老家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她说:“临沧,早已是我的心灵归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变化都让我着迷。”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