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临沧:铭记嘱托勇前行 奋楫笃行谱新篇

    刊发时间:2025-04-07

    A1版

    作者:徐珊珊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七彩云南,强调云南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临沧市230万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临沧新风采。

    加强科技创新——

    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

      2023年,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在凤庆县挂牌成立,该研究院与32家科研院所校合作,有7个专家工作站入驻,合力破解核桃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卡脖子”关键技术。目前,研究院已实现3项专利成果转化,这也成为临沧以科技创新赋能资源禀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临沧是农业大市,独特的资源禀赋为临沧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效益,临沧坚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按照“六个一”产业发展要求,临沧成立粮食、核桃、坚果、茶叶、蔗糖等14个工作专班,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构建“院士专家团队+市级科技人员+县(区)级科技人员”的科技服务体系,持续突破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在茶叶产业方面,整体打造“临沧茶”品牌;

      在咖啡产业方面,发展精品咖啡;

      在临沧坚果产业方面,抓好100万亩临沧坚果示范推广基地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在中药材方面,发展道地药材和民族特色药材,加快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育繁推广体系建设;

      在甘蔗产业方面,推动甘蔗全产业链闭合循环发展;

      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着力推动以畜牧、蔬菜、橡胶等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构建新格局——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3月28日,经过257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王家寨特长隧道双幅顺利贯通,标志着临清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线通车扫清了最后障碍。

      临清高速公路是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的“五出境”高速公路主通道之一。它不仅是“一带一路”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滇中地区通往孟定清水河口岸最快捷的公路通道。临清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将串联起墨临、临双、临沧机场等6条高速公路,为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大通道”的发展潜力。

      作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门户,临沧始终坚持内外一体、双向开放,成功打通了由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入境的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人流物流聚集效应不断彰显,成为连接中国大市场和南亚东南亚新兴市场的节点。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开通以来,集装箱运输量突破3.7万个,临沧与19个国家和地区深化贸易合作,创新“边民互市+电商”“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模式,“运抵直通”系统使车辆通关效率提升46%,通关时间缩至3.6小时。

      近年来,临沧还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为依托,以沿线园区和城镇为载体,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临沧特色产业串珠成链为一条“金链子”。

      加快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档升级,按照“一区三园”规划布局,打造以清水河口岸为核心,联动南伞、永和口岸,统筹孟定核心园区、南伞园区、永和园区融合发展格局,积极构建复合型开放体系。创新跨境贸易业态,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做强跨境贸易和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推动临沧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坚守生态底线——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临沧是滇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药物宝库”的缩影。

      近年来,临沧在6个保护区全面开展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恢复工作,严格执行相关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及规章,跨部门、跨领域共研共商推进生态环境资源协同保护,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日趋向好,临沧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理想家园。

      临沧始终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筑牢滇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目标,持续壮大绿色经济,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22年11月19日,临沧市被命名为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2月19日,临沧市被命名为2022年度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临沧共实施绿美城市建设项目196个……时间见证着临沧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的坚实步伐,成为临沧市持之以恒厚植生态优势、深耕绿色发展的生动诠释。

    奏响边疆奋进曲——

    谱写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壮美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勉励大家引领乡亲们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临沧各族人民牢记嘱托,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感恩奋进之姿,努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祖国西南边疆奏响一曲曲动听的“团结花开”时代乐章。2023年1月,临沧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9年,临沧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小康村建设,把全市320个边境自然村进行靶向分类建设,全市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实现了“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

      2024年,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临沧市全面开展“自然村长”整市全覆盖选派工作,通过这支精干力量下沉到群众中发挥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平安引路人”“综治吹哨人”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到位,促进民族和睦、社会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看一个地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水平高不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政治生态好不好。临沧坚决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不断巩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在牢记嘱托中笃定前行,在奋楫笃行里书写华章。当前的临沧,正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步伐,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迈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