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

刊发时间:2017-01-02 A7版  作者:关汪武 杨莲莲 王云东

2.jpg

 

1.jpg

 

3.jpg

 

4.jpg

 

5.jpg

 

6.jpg

  走进沧源自治县糯良乡光荣新村,花园似的村庄、干净整洁的硬板路映入眼帘,孩子们在环境优美的居民院内嬉戏玩耍;新村夜晚的文化活动广场,芦笙声响彻广场,人们手拉手打歌,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光荣新村是沧源以佤山幸福工程为载体,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新华告诉笔者,佤山幸福工程实施后,为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先后开展了“美丽乡村·文明卫生·巾帼行动”和“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村寨”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2015年光荣新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全村正朝着小康目标迈进。
  “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小康,更是精神文明上的小康。”近年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沧源把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县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

整合项目资源  夯实文化基础

  该县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以改善提升城乡宜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着力点,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和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以实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兴边富民”、“两馆一站”等工程为契机,不断整合项目资源,建强文化传播阵地。近年来,全县共完成11个综合文化站建设;建有固定看台灯光球场、排球场、门球场、田径场、网球场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以扶贫党建“双推进”为抓手,在全县93个村(社区)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518个,其中,党员活动室398个,打歌场、篮球场(晒场)441块。同时,推广集“红色驿站”(党员活动室)、“红色超市”为一体的活动场所管理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红色”引领功能,建成“红色驿站”182个、“红色超市”19个;完成66个村委会图书室和阅览室建设;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建设,共完成120个图书馆(室)建设(含“农家书屋”93个、16个流动书屋),有藏书42万余册;在乡(镇)配备了计算机终端设备服务器和开设了面积为82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建成101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使城乡文化事业实现统筹发展。

创新工作载体  引领文明新风

  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不同群体人员的思想状况,确定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搭建文艺宣传教育引领、青少年志愿服务、家风家训等方方面面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载体,切实增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吸引群众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近年来,全县先后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净化我家、美化我院、整洁我居”,学雷锋志愿服务,民族团结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9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平台,大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在农村绘制文化墙和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一系列精神文明评比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宣传到农村、弘扬到农村、落实到农村。

树立文明典范  群众学有榜样

  树立文明典范,凝聚精神力量。全县上下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先进评选活动,文明单位(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等工作,切实加快先进典型、学习典型的挖掘、培育和宣传力度,实现城市有城市的学习榜样、单位有单位的学习榜样、农村有农村的学习榜样。目前,全县共建立“道德讲堂”132个,建立“善行义举榜”76个,上榜304人,坚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使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平凡善举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榜样;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村)19个、市级文明单位(村)63个、县级文明单位(村)62个;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乡(镇)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创建洁净学校76个、洁净村庄92个、洁净示范家园1364户;全县涌现出赵将军、吴军、沈荣昌、李锋强、马起兴等一批先进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凝聚和传播着社会正能量,一朵朵精神文明之花绽放在佤山大地。

返回
2024年10月19日  第744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沧源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

刊发时间:2017-01-02 A7版  作者:关汪武 杨莲莲 王云东 【字体:大 中 小】

2.jpg

 

1.jpg

 

3.jpg

 

4.jpg

 

5.jpg

 

6.jpg

  走进沧源自治县糯良乡光荣新村,花园似的村庄、干净整洁的硬板路映入眼帘,孩子们在环境优美的居民院内嬉戏玩耍;新村夜晚的文化活动广场,芦笙声响彻广场,人们手拉手打歌,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光荣新村是沧源以佤山幸福工程为载体,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新华告诉笔者,佤山幸福工程实施后,为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先后开展了“美丽乡村·文明卫生·巾帼行动”和“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村寨”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2015年光荣新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全村正朝着小康目标迈进。
  “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小康,更是精神文明上的小康。”近年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沧源把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县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

整合项目资源  夯实文化基础

  该县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以改善提升城乡宜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着力点,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和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以实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兴边富民”、“两馆一站”等工程为契机,不断整合项目资源,建强文化传播阵地。近年来,全县共完成11个综合文化站建设;建有固定看台灯光球场、排球场、门球场、田径场、网球场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以扶贫党建“双推进”为抓手,在全县93个村(社区)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518个,其中,党员活动室398个,打歌场、篮球场(晒场)441块。同时,推广集“红色驿站”(党员活动室)、“红色超市”为一体的活动场所管理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红色”引领功能,建成“红色驿站”182个、“红色超市”19个;完成66个村委会图书室和阅览室建设;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建设,共完成120个图书馆(室)建设(含“农家书屋”93个、16个流动书屋),有藏书42万余册;在乡(镇)配备了计算机终端设备服务器和开设了面积为82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建成101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使城乡文化事业实现统筹发展。

创新工作载体  引领文明新风

  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不同群体人员的思想状况,确定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搭建文艺宣传教育引领、青少年志愿服务、家风家训等方方面面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载体,切实增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吸引群众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近年来,全县先后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净化我家、美化我院、整洁我居”,学雷锋志愿服务,民族团结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9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平台,大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在农村绘制文化墙和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一系列精神文明评比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宣传到农村、弘扬到农村、落实到农村。

树立文明典范  群众学有榜样

  树立文明典范,凝聚精神力量。全县上下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先进评选活动,文明单位(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等工作,切实加快先进典型、学习典型的挖掘、培育和宣传力度,实现城市有城市的学习榜样、单位有单位的学习榜样、农村有农村的学习榜样。目前,全县共建立“道德讲堂”132个,建立“善行义举榜”76个,上榜304人,坚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使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平凡善举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榜样;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村)19个、市级文明单位(村)63个、县级文明单位(村)62个;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乡(镇)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创建洁净学校76个、洁净村庄92个、洁净示范家园1364户;全县涌现出赵将军、吴军、沈荣昌、李锋强、马起兴等一批先进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凝聚和传播着社会正能量,一朵朵精神文明之花绽放在佤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