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龙:“蜂王”的甜蜜事业

刊发时间:2017-01-19 A1版  作者:赵菁菁

  本报讯   (通讯员   赵菁菁)   刘正龙是临翔区蚂蚁堆乡曼启村的一名党员,他凭着对养蜂的深深喜爱和一股子韧劲,经过9年的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科学养蜂技术,让山野里飞舞的土蜂变成自己致富的“金子”,把养蜂业发展成为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刘正龙与土蜂的“不解之缘”要从小时候开始说起。他从小就喜欢土蜂,寨子里有人去拿蜂子,他就跟着去学去看,学会了之后就把蜂子带回家里养,观察蜜蜂采蜂蜜、筑巢,经常看得忘记吃饭。刘正龙从小爱蜂,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有人要瞄蜂,就去找阿龙哥,一找一个准。
  开始,养蜂只是出于刘正龙的爱好,偶尔他把在山里瞄到的土蜂、蜜蜂窝拿到集市上卖,也能小赚一笔,贴补家用。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到家里宣传“发展产业脱贫”的思路,刘正龙才琢磨出靠养蜂赚钱的想法。刘正龙想,虽然从山里拿蜂去卖,家里收入能有所增加,但这种“蜂口夺金”的小买卖来源不稳定,也不长久,如果能从拿野蜂变成人工养殖,把它发展成产业,是不是就能变成一个真正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家里人说,一家人合计下来,觉得这个想法可行,当即决定试试看,学学人工养土蜂,做曼启村的第一个“养蜂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踏上了以蜂致富的探索道路。
  刚开始养蜂的几年,因为缺少养土蜂的技术,蜂房等不健全,管理也跟不上,刘正龙走了很多“弯路”,再加上土蜂市场起浮不定,亏损了上万元,给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不少压力。家里人开始有了动摇,连朋友都劝他放弃,面对困境,刘正龙从未退缩,始终坚持养土蜂事业。他仔细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把“缺技术”放在第一位。他和弟弟打听到临翔区平村乡有个养蜂人教人养蜂,和弟弟凑了5000元的学费,跟着学养蜂技术。他仔细地把养蜂技术记在本子上,回去观察土蜂的生活习惯,不断在养殖中摸索经验,掌握科学的养土蜂技术。同时他还上网查资料、看视频,在家不断自学养蜂技术,以科学技术充实自己。
  时光如梭,刘正龙在他的养蜂致富路上已经探索了9年。9年来,他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也饱经了失败的辛酸。现如今,他已经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养土蜂大户,总结了一套成熟的养土蜂技术。刘正龙感慨地说:“是科技改变了我的命运。”
  走进刘正龙家,就看到一家人正在忙碌着,为蜂群做好保暖措施,帮助蜜蜂安全过冬。说起蜜蜂的市场前景,刘正龙十分欣喜,他现在养殖着土蜂、黄蜂、葫芦蜂,随时保持土蜂的窝数在30窝左右。蜂蛹现在的市场价是土蜂每公斤240元至260元,黄蜂每公斤200元,葫芦蜂每公斤120元。除了卖蜂蛹外,刘正龙自制的纯天然蜂蜜也备受青睐,许多客人都从四面八方驱车到他家购买,最远销往昆明。
  作为村里人工养蜂“第一人”,刘正龙把养蜂发展成产业,变“蜂口夺金”为“养蜂育金”,引得村里人来围观学习。他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宣传动员,毫不吝啬地把这项技术传授给村里人,努力为自己和当地村民增收开创另一条崭新的道路,成为党员带头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返回
2024年10月19日  第746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刘正龙:“蜂王”的甜蜜事业

刊发时间:2017-01-19 A1版  作者:赵菁菁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赵菁菁)   刘正龙是临翔区蚂蚁堆乡曼启村的一名党员,他凭着对养蜂的深深喜爱和一股子韧劲,经过9年的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科学养蜂技术,让山野里飞舞的土蜂变成自己致富的“金子”,把养蜂业发展成为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刘正龙与土蜂的“不解之缘”要从小时候开始说起。他从小就喜欢土蜂,寨子里有人去拿蜂子,他就跟着去学去看,学会了之后就把蜂子带回家里养,观察蜜蜂采蜂蜜、筑巢,经常看得忘记吃饭。刘正龙从小爱蜂,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有人要瞄蜂,就去找阿龙哥,一找一个准。
  开始,养蜂只是出于刘正龙的爱好,偶尔他把在山里瞄到的土蜂、蜜蜂窝拿到集市上卖,也能小赚一笔,贴补家用。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到家里宣传“发展产业脱贫”的思路,刘正龙才琢磨出靠养蜂赚钱的想法。刘正龙想,虽然从山里拿蜂去卖,家里收入能有所增加,但这种“蜂口夺金”的小买卖来源不稳定,也不长久,如果能从拿野蜂变成人工养殖,把它发展成产业,是不是就能变成一个真正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家里人说,一家人合计下来,觉得这个想法可行,当即决定试试看,学学人工养土蜂,做曼启村的第一个“养蜂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踏上了以蜂致富的探索道路。
  刚开始养蜂的几年,因为缺少养土蜂的技术,蜂房等不健全,管理也跟不上,刘正龙走了很多“弯路”,再加上土蜂市场起浮不定,亏损了上万元,给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不少压力。家里人开始有了动摇,连朋友都劝他放弃,面对困境,刘正龙从未退缩,始终坚持养土蜂事业。他仔细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把“缺技术”放在第一位。他和弟弟打听到临翔区平村乡有个养蜂人教人养蜂,和弟弟凑了5000元的学费,跟着学养蜂技术。他仔细地把养蜂技术记在本子上,回去观察土蜂的生活习惯,不断在养殖中摸索经验,掌握科学的养土蜂技术。同时他还上网查资料、看视频,在家不断自学养蜂技术,以科学技术充实自己。
  时光如梭,刘正龙在他的养蜂致富路上已经探索了9年。9年来,他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也饱经了失败的辛酸。现如今,他已经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养土蜂大户,总结了一套成熟的养土蜂技术。刘正龙感慨地说:“是科技改变了我的命运。”
  走进刘正龙家,就看到一家人正在忙碌着,为蜂群做好保暖措施,帮助蜜蜂安全过冬。说起蜜蜂的市场前景,刘正龙十分欣喜,他现在养殖着土蜂、黄蜂、葫芦蜂,随时保持土蜂的窝数在30窝左右。蜂蛹现在的市场价是土蜂每公斤240元至260元,黄蜂每公斤200元,葫芦蜂每公斤120元。除了卖蜂蛹外,刘正龙自制的纯天然蜂蜜也备受青睐,许多客人都从四面八方驱车到他家购买,最远销往昆明。
  作为村里人工养蜂“第一人”,刘正龙把养蜂发展成产业,变“蜂口夺金”为“养蜂育金”,引得村里人来围观学习。他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宣传动员,毫不吝啬地把这项技术传授给村里人,努力为自己和当地村民增收开创另一条崭新的道路,成为党员带头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