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县不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刊发时间:2017-01-26 A3版  作者:罗新祥

围绕活动抓党建   创新载体激活力
沧源县不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本报讯   (记者   罗新祥)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以创建“231”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为契机,大力推行建好2个阵地;抓实3个人;强化1项治理,开创一条新形势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新路子。
  建好“两个阵地”,筑牢强基固边“铁堡垒”。该县把村组活动场所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好落实,围绕有党员活动室、电教设备、牌匾标识、旗杆国旗、党旗党徽、桌椅板凳、培训资料、管理制度、公开栏、档案专柜的“十有”标准,通过上级补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群众投工投劳一点的方式,共投入1.1亿元,完成了93个行政村(社区)、549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和60%的村民小组覆盖。对剩余的70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县委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采取统一打包,整合项目,县财政兜底的方式,计划在2018年内实现100%覆盖。为真正把党员活动室建设成为传播党的声音、议事决策、凝聚党心民心的主阵地,县委提出了“四个之家”的功能定位。党员之家:规范“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承诺、党务公开等制度,让广大党员找到家的归属感。文化之家:解决群众无集中活动场地的问题,为党组织开展文化教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提供了平台。议事决策之家:为党组织开展“三重一大”决策、村民自治、召开会议、科技培训提供重要平台。驻村干部之家: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提供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全面推广集“红色驿站”“红色超市”为一体的活动场所管理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红色”引领功能,切实解决活动室无人管、管不好、没人用的问题。县财政投入351.67万元,建成141个基层综合服务平台站点,进驻便民服务事项56项,让群众办事不出村,并通过电商平台为群众创业致富开辟绿色通道。
  抓实“三个人” ,锻造农村发展“先锋队”。针对全县60岁以上农村党员基数大,一批老党员、老村干部年老后因缺乏生活技能、因病至贫或无致富产业、无固定收入的实际,在低保、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除了春节、“七一”开展走访慰问外,在市委组织部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拿出32.98万元,给予850名老党员每人每年460元的补助。从2017年起纳入财政预算100万元,关爱1000名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同时,从县管党费中拿出10万元,县财政投入10万元,20万元作为党员“临时救助基金”,让老党员充分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针对全县村级力量薄弱的实际,从2015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在全县93个村(社区)遴选年轻党员和青年优秀入党积极份子,每月按照1000+X模式给予生活补贴,培养一支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党费贴息贷款的方式,深入实施“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在全县每个村(社区)遴选出不少于2名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带领群众致富愿望,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建立专业合作社,以社员联户联保方式申请贷款10至2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助推脱贫攻坚。
  强化治理,扎牢团结稳定社会网。为确保边境管控社会矛盾有人抓有人管,县委在农村基层组建3支队伍。边境巡防工作队:在所有22个边境村配备了武装干事,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负责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在村组分别配备了护村护寨队,负责本村本寨的日常巡逻、治安防控、入境人员排查。配备了25名界务员,负责界碑、界线的勘查与防护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熟悉情况、知晓发展历程、熟知民风民俗、积累丰富经验的优势,组建以“五老”人员为重点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由派出所、驻地党委政府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在乡村分别成立了治安保卫委员会、联防队,专门负责乡村内安全隐患排查、社会秩序维护。
  该县还通过深化“五项”教育,不断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国防教育,深入开展“红旗飘飘”工程,在沿边村委会、学校、农户处所悬挂国旗;在村组活动室开展升国旗仪式,加强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教育。二是开展感恩教育,开展以“算好惠民政策账、基础投入账、产业发展账、个人贡献账”,通过“算账”对比,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知党恩、感党恩,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家乡的情怀。三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增进民族交流,全县上下呈现不分民族、不分你我,同跳“团结舞”、同唱“加林赛”的和谐局面。四是开展“两勤”“两诚”教育,全面开展“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恳做事”为主要内容的“两勤”和“两诚”教育活动,激发广大群众树立干事创业、致富思进的斗志。五是开展生活技能、生产技能教育培训。从教育引导群众勤洗手、勤换衣,注重个人卫生,整齐摆放衣物等细节入手、小事抓起,促进良好生活习惯养成。针对生产技能简单粗放的问题,深入开展“生产技能”教育培训,达到户均培养一名致富能手,人均掌握一项致富技能的目标。

返回
2024年10月19日  第747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沧源县不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刊发时间:2017-01-26 A3版  作者:罗新祥 【字体:大 中 小】

围绕活动抓党建   创新载体激活力
沧源县不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本报讯   (记者   罗新祥)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以创建“231”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为契机,大力推行建好2个阵地;抓实3个人;强化1项治理,开创一条新形势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新路子。
  建好“两个阵地”,筑牢强基固边“铁堡垒”。该县把村组活动场所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好落实,围绕有党员活动室、电教设备、牌匾标识、旗杆国旗、党旗党徽、桌椅板凳、培训资料、管理制度、公开栏、档案专柜的“十有”标准,通过上级补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群众投工投劳一点的方式,共投入1.1亿元,完成了93个行政村(社区)、549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和60%的村民小组覆盖。对剩余的70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县委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采取统一打包,整合项目,县财政兜底的方式,计划在2018年内实现100%覆盖。为真正把党员活动室建设成为传播党的声音、议事决策、凝聚党心民心的主阵地,县委提出了“四个之家”的功能定位。党员之家:规范“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承诺、党务公开等制度,让广大党员找到家的归属感。文化之家:解决群众无集中活动场地的问题,为党组织开展文化教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提供了平台。议事决策之家:为党组织开展“三重一大”决策、村民自治、召开会议、科技培训提供重要平台。驻村干部之家: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提供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全面推广集“红色驿站”“红色超市”为一体的活动场所管理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红色”引领功能,切实解决活动室无人管、管不好、没人用的问题。县财政投入351.67万元,建成141个基层综合服务平台站点,进驻便民服务事项56项,让群众办事不出村,并通过电商平台为群众创业致富开辟绿色通道。
  抓实“三个人” ,锻造农村发展“先锋队”。针对全县60岁以上农村党员基数大,一批老党员、老村干部年老后因缺乏生活技能、因病至贫或无致富产业、无固定收入的实际,在低保、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除了春节、“七一”开展走访慰问外,在市委组织部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拿出32.98万元,给予850名老党员每人每年460元的补助。从2017年起纳入财政预算100万元,关爱1000名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同时,从县管党费中拿出10万元,县财政投入10万元,20万元作为党员“临时救助基金”,让老党员充分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针对全县村级力量薄弱的实际,从2015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在全县93个村(社区)遴选年轻党员和青年优秀入党积极份子,每月按照1000+X模式给予生活补贴,培养一支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党费贴息贷款的方式,深入实施“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在全县每个村(社区)遴选出不少于2名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带领群众致富愿望,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建立专业合作社,以社员联户联保方式申请贷款10至2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助推脱贫攻坚。
  强化治理,扎牢团结稳定社会网。为确保边境管控社会矛盾有人抓有人管,县委在农村基层组建3支队伍。边境巡防工作队:在所有22个边境村配备了武装干事,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负责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在村组分别配备了护村护寨队,负责本村本寨的日常巡逻、治安防控、入境人员排查。配备了25名界务员,负责界碑、界线的勘查与防护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熟悉情况、知晓发展历程、熟知民风民俗、积累丰富经验的优势,组建以“五老”人员为重点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由派出所、驻地党委政府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在乡村分别成立了治安保卫委员会、联防队,专门负责乡村内安全隐患排查、社会秩序维护。
  该县还通过深化“五项”教育,不断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国防教育,深入开展“红旗飘飘”工程,在沿边村委会、学校、农户处所悬挂国旗;在村组活动室开展升国旗仪式,加强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教育。二是开展感恩教育,开展以“算好惠民政策账、基础投入账、产业发展账、个人贡献账”,通过“算账”对比,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知党恩、感党恩,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家乡的情怀。三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增进民族交流,全县上下呈现不分民族、不分你我,同跳“团结舞”、同唱“加林赛”的和谐局面。四是开展“两勤”“两诚”教育,全面开展“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恳做事”为主要内容的“两勤”和“两诚”教育活动,激发广大群众树立干事创业、致富思进的斗志。五是开展生活技能、生产技能教育培训。从教育引导群众勤洗手、勤换衣,注重个人卫生,整齐摆放衣物等细节入手、小事抓起,促进良好生活习惯养成。针对生产技能简单粗放的问题,深入开展“生产技能”教育培训,达到户均培养一名致富能手,人均掌握一项致富技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