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接龙寺

刊发时间:2017-02-04 A3版  作者:郁 文

接龙寺里残存的太极八卦碑.jpg

接龙寺里残存的太极八卦碑

  时光真的是犹如白驹过隙一般匆忙,仿佛还在昨天,可屈指一算我初次造访并夜宿接龙寺竟然已经是22年前的事了。
  1993年,坐落于我的故乡,凤庆县大寺乡澜沧江岸的接龙寺已经不再是晨钟暮鼓常鸣,香火氤氲升腾的寺院,它正一部分作为漭街村公所,一部分作为漭街村完全小学而存在。我造访的目的并不是奔着什么名胜去景仰,而是因为工作需要,去巡察学校。
  那时候,将寺庙改作它用的情况在各地比比皆是。因而我臆想接龙寺变为一半是村公村,一半是小学校正是这一轰轰烈烈大运动的“杰作”。并且,对这种改变十分默然,不以为怪。经过后来查证得知,接龙寺的劫难远早于“破四旧、立四新”时代,它是“毁于兵祸”的。民国年间,这里就已经先后是漭街村小学、光华乡中心学校、光华乡经费委员会。(参见《大寺乡志》P254)
  巡察学校其实并没有多少事情要做,看看常规的工作是否正常开展即可,况且老师们为人师表,都非常的自觉认真,很少出现纰漏。只是那时出行完全靠脚走,单程就需要两个多近3个小时,于是,那一晚就只好住宿在漭街完小,也就是先前的接龙寺里面了。
  徜徉在接龙寺的场院里,或者漫步在接龙寺的房前屋后,被一片明艳的光亮照射着,寺里的每一个角落和细微都能看得一目了然,一清二楚。尽管作为殿宇的建筑大多数已经被拆除,仅有正殿尚存,叫人想象不出这里曾经的兴盛和辉煌。偶尔,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还能拾到一截截残碑,一块块残匾,抑或一片片剥落的粉墙 ,更有一股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底蕴向我们扑面而来。置身接龙寺,不仅为我的故乡自豪,更是为我们祖先的睿智折服。
  柔和的灯光静静地照耀着,亦如窗外那轮将人间冷暖置之度外,我自皎洁明亮的月光。当地的老师时而高亢、时而慨叹、时而惋惜、时而唏嘘。随着他绘声绘色的讲述,接龙寺的轮廓在我的脑海渐渐地清晰起来,形象也渐渐地高大起来。
  接龙寺是当之无愧的凤庆古名胜之一,它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为鸡足山行僧宗启创建。比坐落在县城的文庙(始建于1606年)仅晚38年,而比东山寺(始建于1700年)早58年,比石洞寺(始建于1848年)早206年,比莲净庵(始建于1857年)早213年,比观音阁(始建于1900年)早258年,比龙华寺(始建于1927年)早285年。
  不知不觉,鸡叫五更了。当地的老师仍然在津津乐道,不仅眉飞色舞,而且手舞足蹈,根本没有要停止的意思。似乎一夜的时间他仅仅是作了个开场白,还没有进入正题,真正的精彩还有后面。看看天色,我不得不忍痛割爱,邀约大伙上床就寝。
  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我被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惊醒,这书声仿佛也浸透着那份厚重与深远,而且比起晨钟暮鼓来,更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在这书声的相伴下,当我离开接龙寺踏上新的征程的时候,不仅丝毫没有因为熬夜而感到困顿,相反,我觉得经过这一夜,我的每一个细胞都更加充满底气。

返回
2024年10月19日  第747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初访接龙寺

刊发时间:2017-02-04 A3版  作者:郁 文 【字体:大 中 小】

接龙寺里残存的太极八卦碑.jpg

接龙寺里残存的太极八卦碑

  时光真的是犹如白驹过隙一般匆忙,仿佛还在昨天,可屈指一算我初次造访并夜宿接龙寺竟然已经是22年前的事了。
  1993年,坐落于我的故乡,凤庆县大寺乡澜沧江岸的接龙寺已经不再是晨钟暮鼓常鸣,香火氤氲升腾的寺院,它正一部分作为漭街村公所,一部分作为漭街村完全小学而存在。我造访的目的并不是奔着什么名胜去景仰,而是因为工作需要,去巡察学校。
  那时候,将寺庙改作它用的情况在各地比比皆是。因而我臆想接龙寺变为一半是村公村,一半是小学校正是这一轰轰烈烈大运动的“杰作”。并且,对这种改变十分默然,不以为怪。经过后来查证得知,接龙寺的劫难远早于“破四旧、立四新”时代,它是“毁于兵祸”的。民国年间,这里就已经先后是漭街村小学、光华乡中心学校、光华乡经费委员会。(参见《大寺乡志》P254)
  巡察学校其实并没有多少事情要做,看看常规的工作是否正常开展即可,况且老师们为人师表,都非常的自觉认真,很少出现纰漏。只是那时出行完全靠脚走,单程就需要两个多近3个小时,于是,那一晚就只好住宿在漭街完小,也就是先前的接龙寺里面了。
  徜徉在接龙寺的场院里,或者漫步在接龙寺的房前屋后,被一片明艳的光亮照射着,寺里的每一个角落和细微都能看得一目了然,一清二楚。尽管作为殿宇的建筑大多数已经被拆除,仅有正殿尚存,叫人想象不出这里曾经的兴盛和辉煌。偶尔,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还能拾到一截截残碑,一块块残匾,抑或一片片剥落的粉墙 ,更有一股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底蕴向我们扑面而来。置身接龙寺,不仅为我的故乡自豪,更是为我们祖先的睿智折服。
  柔和的灯光静静地照耀着,亦如窗外那轮将人间冷暖置之度外,我自皎洁明亮的月光。当地的老师时而高亢、时而慨叹、时而惋惜、时而唏嘘。随着他绘声绘色的讲述,接龙寺的轮廓在我的脑海渐渐地清晰起来,形象也渐渐地高大起来。
  接龙寺是当之无愧的凤庆古名胜之一,它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为鸡足山行僧宗启创建。比坐落在县城的文庙(始建于1606年)仅晚38年,而比东山寺(始建于1700年)早58年,比石洞寺(始建于1848年)早206年,比莲净庵(始建于1857年)早213年,比观音阁(始建于1900年)早258年,比龙华寺(始建于1927年)早285年。
  不知不觉,鸡叫五更了。当地的老师仍然在津津乐道,不仅眉飞色舞,而且手舞足蹈,根本没有要停止的意思。似乎一夜的时间他仅仅是作了个开场白,还没有进入正题,真正的精彩还有后面。看看天色,我不得不忍痛割爱,邀约大伙上床就寝。
  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我被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惊醒,这书声仿佛也浸透着那份厚重与深远,而且比起晨钟暮鼓来,更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在这书声的相伴下,当我离开接龙寺踏上新的征程的时候,不仅丝毫没有因为熬夜而感到困顿,相反,我觉得经过这一夜,我的每一个细胞都更加充满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