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县脱贫攻坚有声有色

刊发时间:2017-02-12 A1版  作者:张洁

注重统筹 强化措施

耿马县脱贫攻坚有声有色

  本报讯   (通讯员 张洁) 2016年,耿马自治县统筹好时间、任务、资金、项目、责任等关键环节,采取“一月一分析研究、一月一实地督查通报、一村一个问题清单、一村一个专项分析对策”等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夯实责任,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一把手”工程,层层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层层对标交账、层层传导压力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责任制,明确县为责任主体、乡为实施主体、村为工作主体,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抓脱贫工作的良好格局;通过媒体开设专栏、干部入户宣传等方式,引导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2个建档立卡贫困乡分别下派1名副处级干部担任驻乡督导组组长,负责蹲点挂钩帮扶,两年内与原单位脱离工作关系,不脱贫不脱钩;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均下派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做到脱贫攻坚工作专人专职专责,实现扶贫责任全覆盖。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两支队伍,由乡(镇)党委统一管理,对在岗、出勤、履职、作风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由派出单位召回,并立即更替到位。
  精准识别,瞄准脱贫攻坚重点靶向。把精准识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和前提,突出建档立卡,做到精准识贫。组织挂包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各级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全覆盖遍访和建档立卡“回头看”,对在册贫困户和新申请贫困户逐户逐人核查,通过看收入、看住房、看家庭财产、看家庭成员结构、看生产生活条件,详细算账,找出“最贫困人”,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34户21175人。对贫困户全部登记造册,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根据扶贫对象获得扶持和收入增长等情况及时更新,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进有出,最低保障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
  挂图作战,激发脱贫攻坚内在动力。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实行工作倒逼推进机制,从县扶贫指挥部到乡(镇)村一律设作战室,采取挂图作战。把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项目内容、资金构成、到村到户工作量、工作进度等情况上墙公开,细化各项指标,补齐短板,提升脱贫效率。抽调21名督查专员组成7个专项督查组,实行一周一督查一通报,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工程质量等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跟踪到位、落实到位。
  加大投入,构建脱贫攻坚造血机制。在有效利用好国家和省市下达的扶贫资金和县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专项扶贫项目建设,并保持逐年稳定增长。有效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各类涉农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并将各项惠民资金最大限度地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聚焦脱贫攻坚。全面落实扶贫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重点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统筹运用金融资本、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三权三证”抵质押贷款,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脱贫攻坚,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帮扶实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需求清单”,统一安排项目、资金。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统筹布局、全面推进2886户贫困户安居房建设。在搬迁建房的同时,结合群众意愿,统筹考虑新居产业配套发展,在巩固提升原有的核桃、坚果、咖啡、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鼓励扶持发展烤烟、蔬菜、魔芋、畜牧等“短平快”增收致富产业。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使搬迁农户掌握科学种植、养殖实用技能,夯实群众脱贫致富基础,增强搬迁群众发展后劲。

返回
2024年10月19日  第748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耿马县脱贫攻坚有声有色

刊发时间:2017-02-12 A1版  作者:张洁 【字体:大 中 小】

注重统筹 强化措施

耿马县脱贫攻坚有声有色

  本报讯   (通讯员 张洁) 2016年,耿马自治县统筹好时间、任务、资金、项目、责任等关键环节,采取“一月一分析研究、一月一实地督查通报、一村一个问题清单、一村一个专项分析对策”等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夯实责任,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一把手”工程,层层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层层对标交账、层层传导压力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责任制,明确县为责任主体、乡为实施主体、村为工作主体,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抓脱贫工作的良好格局;通过媒体开设专栏、干部入户宣传等方式,引导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2个建档立卡贫困乡分别下派1名副处级干部担任驻乡督导组组长,负责蹲点挂钩帮扶,两年内与原单位脱离工作关系,不脱贫不脱钩;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均下派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做到脱贫攻坚工作专人专职专责,实现扶贫责任全覆盖。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两支队伍,由乡(镇)党委统一管理,对在岗、出勤、履职、作风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由派出单位召回,并立即更替到位。
  精准识别,瞄准脱贫攻坚重点靶向。把精准识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和前提,突出建档立卡,做到精准识贫。组织挂包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各级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全覆盖遍访和建档立卡“回头看”,对在册贫困户和新申请贫困户逐户逐人核查,通过看收入、看住房、看家庭财产、看家庭成员结构、看生产生活条件,详细算账,找出“最贫困人”,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34户21175人。对贫困户全部登记造册,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根据扶贫对象获得扶持和收入增长等情况及时更新,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进有出,最低保障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
  挂图作战,激发脱贫攻坚内在动力。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实行工作倒逼推进机制,从县扶贫指挥部到乡(镇)村一律设作战室,采取挂图作战。把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项目内容、资金构成、到村到户工作量、工作进度等情况上墙公开,细化各项指标,补齐短板,提升脱贫效率。抽调21名督查专员组成7个专项督查组,实行一周一督查一通报,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工程质量等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跟踪到位、落实到位。
  加大投入,构建脱贫攻坚造血机制。在有效利用好国家和省市下达的扶贫资金和县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专项扶贫项目建设,并保持逐年稳定增长。有效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各类涉农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并将各项惠民资金最大限度地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聚焦脱贫攻坚。全面落实扶贫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重点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统筹运用金融资本、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三权三证”抵质押贷款,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脱贫攻坚,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帮扶实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需求清单”,统一安排项目、资金。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统筹布局、全面推进2886户贫困户安居房建设。在搬迁建房的同时,结合群众意愿,统筹考虑新居产业配套发展,在巩固提升原有的核桃、坚果、咖啡、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鼓励扶持发展烤烟、蔬菜、魔芋、畜牧等“短平快”增收致富产业。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使搬迁农户掌握科学种植、养殖实用技能,夯实群众脱贫致富基础,增强搬迁群众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