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畔涌春潮

——临翔区马台乡旧貌换新颜
刊发时间:2017-02-13 A1版  作者:李家赛

  初春时节,澜沧江畔一片春意盎然;农家新楼掩映在绿树丛中,生态茶园万芽竞发,层层梯田菜花飘香,盘山路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穿行在临翔区马台乡村,一股干事创业的新风扑面而来。曾经的特困山乡,在党建扶贫“双推进”中旧貌换新颜。
  青山重重的马台乡,澜沧江绕山脚流过,江边光热条件好;山上气候湿润,属于“一山分四季,隔山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由于交通闭塞、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乏力、民生难点突出,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
  2015年以来,马台被列为临翔区“党建扶贫双推进”的重点乡。乡党委紧紧扭住党建引领不放松,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小康路上争先锋”活动,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力求脱贫奔小康和基层党建互促并进。按照“建强班子、强化堡垒”的思路,乡党委从配强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指导员、支部委员和村“两委”班子入手,围绕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村级组织建设“五有”目标,实施摸实情、定规划、强路子、强班子、办实事、建制度“六步工作法”,85名乡干部分派到村民小组任副组长,担当起村组的脱贫攻坚领头人,扶贫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心贴心帮扶,带出群众精气神,全面推进修路建房、开发智力、培植产业、整乡推进工程建设,闯出致富新天地,把乡党委建设成攻坚拨寨的战斗堡垒和指挥中心。全乡21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与省、市、区、乡1557名干部结对帮扶,帮扶对子实现了全覆盖。
  2015年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乡15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房告别破烂的土坯房住进了牢固坚实的安居新楼房,解决了8450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各类电力工程线路45.5公里,完成54.2公里的乡村通畅工程,210余公里的产业机耕路,基本实现了主路与生产道路相通,村寨与产业地块相连。路通产业兴,产业“输血”激发自身“造血”机能。该乡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强化致富带头人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管好1片叶(芽茶改造1.6万亩,古树岩茶开发保护2万亩),种好1棵笋(建成甜竹笋基地2万亩);抓好4个果(核桃巩固提质8万亩、建成甜樱桃0.6万亩、坚果巩固提质5万亩、咖啡巩固提质1万亩);引进多家龙头企业,打造“龙头”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构建了以“公司+党支部+合作社+中心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基层党组织与市场、贫困户形成链式“纽带”,破解产销难题。实现了党建脱贫的“双推进”。创新4种“党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去年该乡实现经济总收入2.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019元,3800人靠发展产业致富,拔掉了“穷根”。

返回
2024年10月19日  第748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澜沧江畔涌春潮

——临翔区马台乡旧貌换新颜

刊发时间:2017-02-13 A1版  作者:李家赛 【字体:大 中 小】

  初春时节,澜沧江畔一片春意盎然;农家新楼掩映在绿树丛中,生态茶园万芽竞发,层层梯田菜花飘香,盘山路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穿行在临翔区马台乡村,一股干事创业的新风扑面而来。曾经的特困山乡,在党建扶贫“双推进”中旧貌换新颜。
  青山重重的马台乡,澜沧江绕山脚流过,江边光热条件好;山上气候湿润,属于“一山分四季,隔山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由于交通闭塞、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乏力、民生难点突出,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
  2015年以来,马台被列为临翔区“党建扶贫双推进”的重点乡。乡党委紧紧扭住党建引领不放松,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小康路上争先锋”活动,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力求脱贫奔小康和基层党建互促并进。按照“建强班子、强化堡垒”的思路,乡党委从配强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指导员、支部委员和村“两委”班子入手,围绕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村级组织建设“五有”目标,实施摸实情、定规划、强路子、强班子、办实事、建制度“六步工作法”,85名乡干部分派到村民小组任副组长,担当起村组的脱贫攻坚领头人,扶贫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心贴心帮扶,带出群众精气神,全面推进修路建房、开发智力、培植产业、整乡推进工程建设,闯出致富新天地,把乡党委建设成攻坚拨寨的战斗堡垒和指挥中心。全乡21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与省、市、区、乡1557名干部结对帮扶,帮扶对子实现了全覆盖。
  2015年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乡15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房告别破烂的土坯房住进了牢固坚实的安居新楼房,解决了8450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各类电力工程线路45.5公里,完成54.2公里的乡村通畅工程,210余公里的产业机耕路,基本实现了主路与生产道路相通,村寨与产业地块相连。路通产业兴,产业“输血”激发自身“造血”机能。该乡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强化致富带头人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管好1片叶(芽茶改造1.6万亩,古树岩茶开发保护2万亩),种好1棵笋(建成甜竹笋基地2万亩);抓好4个果(核桃巩固提质8万亩、建成甜樱桃0.6万亩、坚果巩固提质5万亩、咖啡巩固提质1万亩);引进多家龙头企业,打造“龙头”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构建了以“公司+党支部+合作社+中心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基层党组织与市场、贫困户形成链式“纽带”,破解产销难题。实现了党建脱贫的“双推进”。创新4种“党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去年该乡实现经济总收入2.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019元,3800人靠发展产业致富,拔掉了“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