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森林城市 共享生态文明

刊发时间:2017-02-28 A1版  作者:字学林 陈德荣

共建森林城市   共享生态文明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侧记

 

  春风拂大地,万物萌生机。自2013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临沧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我市按照“一核、二网、三廊、八片多点”的总体布局,组织全社会着力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城镇绿化、村镇绿化、生态产业等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绘就了一幅“山清水秀、景美民富” 的优美生态画卷。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良好的生态是基础。制定了《临沧市森林资源管理七项禁止规定》,颁布实施《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从制度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组织开展对工程建设占用林地、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的专项治理行动,有效清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仅2016年,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1541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271人(次),收缴林木、木材1189.3立方米,野生动物63头(只)。保护和修复“两手抓”,以沿江、沿路、沿边“三线”区域为重点,依托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陡坡地生态治理以及其它林业建设项目,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突出抓好南汀河流域、临双线、澜沧江流域三个廊带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区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采用团状、带状与网格式相结合的绿化方式,推进甘蔗种植区、香蕉种植区、烤烟种植区生态修复改造,农田林网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让广大老百姓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着力推进以核桃、澳洲坚果为主的传统林产业建设,形成了中高海拔地区以核桃为主,低热河谷地区以澳洲坚果为主,林下积极发展茶叶、魔芋、水果、药材、森林蔬菜、咖啡、辣木等产业,实现资源利用与高效立体林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核桃+茶叶、核桃+魔芋、核桃+水果、核桃+药材、核桃+森林蔬菜,坚果+咖啡、坚果+水果、坚果+辣木等造林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多元化、立体化,形成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发展模式;依托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和工程造林,建成了一大批林产业发展基地,累计建成核桃基地800.39万亩,2016年核桃挂果面积480万亩,产量26万吨、产值50亿元;建成澳洲坚果基地190万亩,澳洲坚果挂果面积25万亩,产量6000吨、产值1.8亿元。累计实施林下种植82.13万亩,实现产值1.35亿元。山区广大群众依靠林产业发展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幸福生活。
  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开展各县(区)城市主城区为核心,乡镇城镇区为依托,公路、河流为辐射,县、乡、村、农户四级联动的城乡植树造林,全面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和十棵高价值经济林木种植等生态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建起了一批小公园、小广场、小湿地,形成了董棕一条街、糖胶树一条街、茶花一条街、云南樱花一条街、凤凰木一条街、铁力木一条街等具有临沧特色的城市风景。城市新城区着力推进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城市绿化,城市组团之间以过境河流和城市街道为基础,建成了景观独特,与周边自然相互依托、连成一体的生态景观廊带;建成了一批以珍稀植物、名贵花木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和休闲绿岛,以临翔区城市森林公园、花果山森林公园、旗山森林公园、各县城主城区滨河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先后启动建成,“百米有绿地、千米有公园、路旁树成荫”的城市绿化格局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景观基本形成。老城区在城市街道基本形成林荫大道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拆墙透绿,完成拆墙透绿面积1.3万平方米,同时有效推进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庭院绿化,全面增加城市绿色拥有量。凤庆县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森林县城”,临沧全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
  绿色向乡村延伸。以森林覆盖率、四旁绿化、庭院绿化、林业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保护六个方面内容为标准,每年组织开展100个村的森林村庄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以建制村为重点,居民新村为核心,农户房前十棵树为载体的森林村庄建设,突出一村一品、一寨一特、一村一景,积极推进宅旁、路旁、沟旁、村旁的四旁绿化;打造了一批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加快了 “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家园”建设,依托林产业发展,全市共建成森林村庄325个,林产业效益逐步得到显现。农户庭院美化的植树、养花、种草全面开展,农户林业资产得到聚集,打造了一批果园农家、生态农家,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逐步成为一种时尚;以安石村、腾龙村、忙蚌村等为代表,让人们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森林村庄彰显了独特魅力。

返回
2024年10月19日  第750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共建森林城市 共享生态文明

刊发时间:2017-02-28 A1版  作者:字学林 陈德荣 【字体:大 中 小】

共建森林城市   共享生态文明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侧记

 

  春风拂大地,万物萌生机。自2013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临沧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我市按照“一核、二网、三廊、八片多点”的总体布局,组织全社会着力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城镇绿化、村镇绿化、生态产业等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绘就了一幅“山清水秀、景美民富” 的优美生态画卷。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良好的生态是基础。制定了《临沧市森林资源管理七项禁止规定》,颁布实施《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从制度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组织开展对工程建设占用林地、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的专项治理行动,有效清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仅2016年,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1541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271人(次),收缴林木、木材1189.3立方米,野生动物63头(只)。保护和修复“两手抓”,以沿江、沿路、沿边“三线”区域为重点,依托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陡坡地生态治理以及其它林业建设项目,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突出抓好南汀河流域、临双线、澜沧江流域三个廊带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区域生态治理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采用团状、带状与网格式相结合的绿化方式,推进甘蔗种植区、香蕉种植区、烤烟种植区生态修复改造,农田林网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让广大老百姓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着力推进以核桃、澳洲坚果为主的传统林产业建设,形成了中高海拔地区以核桃为主,低热河谷地区以澳洲坚果为主,林下积极发展茶叶、魔芋、水果、药材、森林蔬菜、咖啡、辣木等产业,实现资源利用与高效立体林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核桃+茶叶、核桃+魔芋、核桃+水果、核桃+药材、核桃+森林蔬菜,坚果+咖啡、坚果+水果、坚果+辣木等造林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多元化、立体化,形成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发展模式;依托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和工程造林,建成了一大批林产业发展基地,累计建成核桃基地800.39万亩,2016年核桃挂果面积480万亩,产量26万吨、产值50亿元;建成澳洲坚果基地190万亩,澳洲坚果挂果面积25万亩,产量6000吨、产值1.8亿元。累计实施林下种植82.13万亩,实现产值1.35亿元。山区广大群众依靠林产业发展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幸福生活。
  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开展各县(区)城市主城区为核心,乡镇城镇区为依托,公路、河流为辐射,县、乡、村、农户四级联动的城乡植树造林,全面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和十棵高价值经济林木种植等生态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建起了一批小公园、小广场、小湿地,形成了董棕一条街、糖胶树一条街、茶花一条街、云南樱花一条街、凤凰木一条街、铁力木一条街等具有临沧特色的城市风景。城市新城区着力推进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城市绿化,城市组团之间以过境河流和城市街道为基础,建成了景观独特,与周边自然相互依托、连成一体的生态景观廊带;建成了一批以珍稀植物、名贵花木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和休闲绿岛,以临翔区城市森林公园、花果山森林公园、旗山森林公园、各县城主城区滨河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先后启动建成,“百米有绿地、千米有公园、路旁树成荫”的城市绿化格局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景观基本形成。老城区在城市街道基本形成林荫大道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拆墙透绿,完成拆墙透绿面积1.3万平方米,同时有效推进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庭院绿化,全面增加城市绿色拥有量。凤庆县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森林县城”,临沧全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
  绿色向乡村延伸。以森林覆盖率、四旁绿化、庭院绿化、林业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保护六个方面内容为标准,每年组织开展100个村的森林村庄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以建制村为重点,居民新村为核心,农户房前十棵树为载体的森林村庄建设,突出一村一品、一寨一特、一村一景,积极推进宅旁、路旁、沟旁、村旁的四旁绿化;打造了一批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加快了 “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家园”建设,依托林产业发展,全市共建成森林村庄325个,林产业效益逐步得到显现。农户庭院美化的植树、养花、种草全面开展,农户林业资产得到聚集,打造了一批果园农家、生态农家,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逐步成为一种时尚;以安石村、腾龙村、忙蚌村等为代表,让人们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森林村庄彰显了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