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照亮脱贫攻坚路

——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单甲乡脱贫攻坚做法和启示
刊发时间:2017-03-01 A3版  作者:李强斌 陈灿华 王云东

复件-IMG_20170117_083356.jpg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能“撒胡椒面”,要“五指合拢”攻坚
  目前,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脱贫攻坚难度进一步增大。走进地处巍峨连绵阿佤山群山深处的单甲乡怕结村,过去这里由于山高沟深坡陡,交通不便,靠传统的种殖养植业长期维持简单再生产,难以形成优势产业,村民们长期被困在贫困的藩篱之中。对此,单甲乡宣传委员李明海很感慨:单甲乡是2016年脱贫出列贫困乡之一,这些年,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92.27万元,同比增1003.36万元,增幅15%;预计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562元,较上年增1000元,增幅15%。
  实施精准脱贫政策以来,沧源岩帅镇和单甲乡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坚持“五指合拢”攻坚打“歼灭战”的方式“突出重围”,将扶贫资金整合后使用,一个村接一个村地解决贫困问题。由于将精准脱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工程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双推进”建设等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建设村庄和产业,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贫困村在产业发展、收入、住房、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障、饮水、行政村通网络、广播电视全覆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道路通畅了,出门方便了,曾经深度贫困的面貌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每到一个村,这里的群众都说“发展太快了,像在做梦!”如今出门就是硬板路,走路不沾泥巴,摩托车、轿车跑得快,通水、通电,用上了新家电和干净卫生的入户厕所,犁地也用上了微耕机,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的阿佤人民真正唱起了新歌。
  记者在岩帅镇东米村和单甲乡怕结村釆访时,正赶上东米村二组的扎发家和怕结村二组陈路门家乔迁新居。
  东米村全部是拉祜族群众,扎发家是这个村的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他家共花10万元建盖起了70平方米的新房。对未来信心满满的扎发告诉记者:“搬进新房后就有了安乐窝,要更加发展产业,靠发展产业,还清贷款不成问题。” 驻东米村工作组长田海荣高兴地介绍说:“东米村有建档立卡户41户,153人,政府兜底户33户77人,特困户和五保户8户14人,2016年12月底已经全部搬进新居。”
  怕结村陈路门家依靠脱贫攻坚政策,在整村推进中盖好了两层新民居。他女儿吿诉记者,过去这里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佤族群众一年四季、世世代代都生火塘,火塘成了温暖的符号,美好生活的象征,围着火塘又唱又跳“打歌”甚是浪漫。过去由于收入来源少,家里穷,全家省吃俭用,依然没有走出贫困的篱笆园子。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只好外出打工,在外地结婚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父母在家要赡养96岁的爷爷,还要供两个弟弟上大学,要不是脱贫攻坚整村推进的好政策,像她家这样要盖新房真是想都不敢想。
  47岁的陈路门说:“过去老地交通不便,出门就爬坡,收谷打米什么的都得用人背,现在整村推进统一规划,自己家不仅盖了新房, 还盖起了烤酒小作坊, 家里还种有茶叶、坚果等产业,虽然说建房差了6万块钱,但现在搬迁到这里干什么都方便,还清这点贷款不成问题。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记者在东米村采访时,正巧遇上市卫计委的俸贵忠副主任带着机关干部,来看望驻村工作队员和慰问卫计委的挂钩帮扶贫困户,他表示:“脱贫攻坚事关重大,市卫计委在东米就有两个工作队员蹲点驻村,将尽全力帮挂钩点解决实际问题,让贫困群众早预防、少得病,有病能早医治,防止因病返贫。”
  【釆访手记】:
  过去几十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贫困人口众多,扶贫工作追求最大覆盖面,一直采取“救济式扶贫”方式,也就是俗话说的“撒胡椒面”,这一普惠制方式虽然帮助众多贫困人口渡过了生活难关。但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也已得到基本解决,扶贫方式也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脱贫攻坚的目的不再是救济穷人,而是要集中力量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撒胡椒面”的方法显然不再适用。记者在釆访调研中也曾看到,一些地方由于抓不住工作重点,依然在“撒胡椒面”,将资金分散使用,什么都要抓、什么都要做,结果什么都没抓住、什么都做不好。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能搞“添油战术”,要“彻底解决问题”
  记者在岩帅镇和单甲乡采访调研时, 每到一处都与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群众、建档立卡贫困户交谈,了解到要让贫困群众彻底摘掉“贫困帽”,关键的问题是不能搞“添油战术”,要“彻底解决问题”。
  在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岩帅镇和单甲乡为“彻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群众主体的作用,专门成立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确保中央、省、市委和县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基层。同时,省、市、县、乡(镇)四级下派了工作队员驻村蹲点开展工作,严格执行《临沧市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请销假制度》《云南省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采取定期抽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日常管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无不实现象。
  记者了解到, 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后,就用脚板丈量大地,从人口、户数、劳力、党员人数、外出打工人数、种烤烟户数、兜底户、建档立卡、特困户和五保户、建房户数等基本情况调查入手,进行逐户登记造册,一户一档,一组一盒,规范档案管理。多次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会,宣传国家发展产业和危房改造、防震安居房建设的有关政策,坚定不移地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走进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的东米村。如今,道路硬化已到村; 全村198户农户用上了自来水,饮水安全有保障;10千伏电网通全村,网络宽带、广播电视全覆盖;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两个以上国家补助政策。驻东米村工作组长田海荣介绍:2013年全村农村常驻人口196户770人,2014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3人,2015年底有60人实现了脱贫目标,2016年底有75人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全村的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53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18人,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2.34%。
  说到整村推进的工作难度,驻坝岭村的工作队员王晓煜很感慨:坝岭村是个佤族聚居的村落,聚居在这里的佤族群众长期形成了“三不建房”的“节令”习俗。这里的佤族群众建房要按佤族历法来推算,一是父母去世当年不能建新房,第二年可以建房,父母去世第二年如不建房,就必须等到12年以后才能建新房;二是已分家兄弟,不能在同一月份建新房;三是同一年分家的兄弟不能在当年建房。驻村工作队进村后,采取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三级联动,进行了大量政策宣传,特别是抓住全镇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这一关键少数,打开老人们的心结,共同做好家人及群众的思想工作,才使许多受阻安居房建设群众终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如期正常开工建设。
  村支书赵金诚介绍说,他们村去年出了个烤烟种植大户,记者决定到他家看看。在驻村工作队员王晓煜引领下,记者来到坝岭村5组的李倒诺家,他家10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已经建好,前几天刚刚搬进新居,小院场上晒着满院的包谷。他告诉记者,去年种了70亩烤烟,除了请工裁种收烤的工时费和管理成本外,加之由于雨水多,烤烟的等级上不去,纯收入只有4万多块。今年他决定还要大干一场,还清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建房款,彻底摘掉“贫困帽”。
  在场的驻村工作队员王晓煜用算账对比的方法, 与李倒诺算了一笔账: “今年的烤烟计划下来了,你报名要种100亩,我们支持,但你算过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收入吗?从你去年种70亩的情况看,主要是管理跟不上,烤烟的等级上不去。如果今年你在去年种70亩的基础上减下来只种30亩,这样面种虽然减少了, 但你请工裁种收烤的工时费和管理成本就降下来了,凭你的技术,抓好管理和烘烤环节,等级烟上去了,收入也就多了,你说多种和精种是谁划算?”
  【釆访手记】:
  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帮扶从未断过,但有些地方“年年扶贫年年贫困”,成了无底洞。究其原因到底在哪里?派驻村工作队给出解答: 我们在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发现,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帮扶从未断过,但有些地方“年年扶贫年年贫困”,究其原因,是因为采取了不断小批量投入的“添油战术”。这样做,既不能彻底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也不能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最终影响了脱贫进度。记者在调研中也曾看到,即便有些贫困村通过“添油战术”暂时脱贫,但过上一年半载,因为解决问题不彻底、打基础不扎实,有些脱贫户又会返贫。对于当前的脱贫攻坚,一系列的硬骨头要依靠“添油战术”显然是啃不动,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逐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
  切忌“狗熊掰棒子”,要“解决问题有连续性”
  记者从岩帅镇的公曼村开始,到东米村、班奈村、坝岭村,之后又到单甲乡的怕结村,处处都是将扶贫资金整合后使用,一个村接一个村地解决贫困问题,“五指合拢”攻坚打“歼灭战”的战场。
  岩帅镇和单甲乡“脱贫攻坚”开局之年亮出脱贫攻坚“成绩单”:围绕“提升优化人居环境+”脱贫出列,从改善群众的生活要素着手,把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改善的服务需求放在首位,在积极向上协调申请布局垃圾处理、村庄亮化、硬板路公厕、村内排水沟、活动场所、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等项目,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提升。
  在加快危房改造进度,严把工程质量, 实施整村推进上,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群众主体的作用,帮助群众协调好建房所需的钢筋、砖头、水泥等材料,保障建房物资供给;强化巡回开展技术督导,保障建房质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督促施工队加快施工,确保建档立卡危房户建房全面完工。
  驻村工作队员严格对照脱贫退出的相关标准,从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各类补贴等方面认真分析群众收入结构,帮助群众算好账,在群众认可的前提下,帮助群众做好收支记账本,教会群众算账、理财,搞清楚自己有多少钱、如何理财能够保值增效、如何发展能够增产增收,确保群众心里清楚、口述明白。
  在加强产业发展进度,加强长效产业管护上,各村都坚持合理布局强产业,长短结合引支撑。按照“一产发展生态化、庄园化”要求,坚持气候差异化、品种错位化、地域特色化、四季景观化,合理布局产业,聚力打造农业支撑经济,初步形成上茶中烟下蔗,高育核桃低种坚果的产业布局结构。
  不断组织群众开展种植产业管护,提高群众的管护意识和管护主动性。发展茶地“生态鸡”养殖,推行“鸡茶共生”循环生态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单位产出,补齐短期增收短板。把“旅游+扶贫+建档立卡+党员示范”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发旅游收入增长点,鼓励建档立卡户发展手工艺品、旅游食品、餐饮住宿服务,培养导游等旅游服务人才。
  记者了解到,2016年沧源按程序已完成了岩帅镇、单甲乡2个贫困乡(镇)、4个贫困村,2305户7470人,实际减贫退出贫困人口6300人,按照脱贫户退出6条标准各项指标已达标。
  岩帅镇、单甲乡2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降至全市平均水平以下。其中:岩帅镇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末的15.15%下降到2016年末的5.71%;单甲乡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末的30.91%下降到2016年末5.79%;
  岩帅镇、单甲乡2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岩帅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4个方面统筹测算,达到9301元,增幅13.96%,高于全县9.6%的平均增幅;单甲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4个方面统筹测算,达到7448元,增幅13.5%,高于全县9.6%的平均增幅。
  岩帅镇、单甲乡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带动、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有序转移就业、金融扶持、生态扶持等资金帮扶项目覆盖率达100%。
  岩帅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单甲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岩帅镇有两所镇级卫生院,有在职在编职工30人,有全科医生4名,有床位60张,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99张。
  单甲乡有一所乡级卫生院,有在职在编职工24人,有全科医生1名,有床位15张,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
  【釆访手记】:
  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开发投入不少,但各地废弃的扶贫工程和项目也不少。除不可抗力和决策失误外,扶贫工作思路缺乏连续性也是重要原因。有的地方一任领导一种思路,导致一个项目很难执行到底,造成浪费;有的地方扶贫项目缺乏科学规划,领导拍脑袋上马,结果半途而废;还有的地方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变换扶贫项目,结果一事无成。虽然眼下脱贫攻坚工作的连续性已有很大改观,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种不良倾向,为脱贫而脱贫,只考虑眼前脱贫,不考虑以后致富,基础建设和产业建设存在短期投机行为,这势必为未来埋隐患,造成新浪费。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岩帅镇和单甲乡一个村接一个村地解决贫困问题的经验就值得借鉴。

返回
2024年10月19日  第750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火塘照亮脱贫攻坚路

——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单甲乡脱贫攻坚做法和启示

刊发时间:2017-03-01 A3版  作者:李强斌 陈灿华 王云东 【字体:大 中 小】

复件-IMG_20170117_083356.jpg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能“撒胡椒面”,要“五指合拢”攻坚
  目前,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脱贫攻坚难度进一步增大。走进地处巍峨连绵阿佤山群山深处的单甲乡怕结村,过去这里由于山高沟深坡陡,交通不便,靠传统的种殖养植业长期维持简单再生产,难以形成优势产业,村民们长期被困在贫困的藩篱之中。对此,单甲乡宣传委员李明海很感慨:单甲乡是2016年脱贫出列贫困乡之一,这些年,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92.27万元,同比增1003.36万元,增幅15%;预计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562元,较上年增1000元,增幅15%。
  实施精准脱贫政策以来,沧源岩帅镇和单甲乡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坚持“五指合拢”攻坚打“歼灭战”的方式“突出重围”,将扶贫资金整合后使用,一个村接一个村地解决贫困问题。由于将精准脱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工程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双推进”建设等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建设村庄和产业,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贫困村在产业发展、收入、住房、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障、饮水、行政村通网络、广播电视全覆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道路通畅了,出门方便了,曾经深度贫困的面貌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每到一个村,这里的群众都说“发展太快了,像在做梦!”如今出门就是硬板路,走路不沾泥巴,摩托车、轿车跑得快,通水、通电,用上了新家电和干净卫生的入户厕所,犁地也用上了微耕机,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的阿佤人民真正唱起了新歌。
  记者在岩帅镇东米村和单甲乡怕结村釆访时,正赶上东米村二组的扎发家和怕结村二组陈路门家乔迁新居。
  东米村全部是拉祜族群众,扎发家是这个村的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他家共花10万元建盖起了70平方米的新房。对未来信心满满的扎发告诉记者:“搬进新房后就有了安乐窝,要更加发展产业,靠发展产业,还清贷款不成问题。” 驻东米村工作组长田海荣高兴地介绍说:“东米村有建档立卡户41户,153人,政府兜底户33户77人,特困户和五保户8户14人,2016年12月底已经全部搬进新居。”
  怕结村陈路门家依靠脱贫攻坚政策,在整村推进中盖好了两层新民居。他女儿吿诉记者,过去这里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佤族群众一年四季、世世代代都生火塘,火塘成了温暖的符号,美好生活的象征,围着火塘又唱又跳“打歌”甚是浪漫。过去由于收入来源少,家里穷,全家省吃俭用,依然没有走出贫困的篱笆园子。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只好外出打工,在外地结婚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父母在家要赡养96岁的爷爷,还要供两个弟弟上大学,要不是脱贫攻坚整村推进的好政策,像她家这样要盖新房真是想都不敢想。
  47岁的陈路门说:“过去老地交通不便,出门就爬坡,收谷打米什么的都得用人背,现在整村推进统一规划,自己家不仅盖了新房, 还盖起了烤酒小作坊, 家里还种有茶叶、坚果等产业,虽然说建房差了6万块钱,但现在搬迁到这里干什么都方便,还清这点贷款不成问题。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记者在东米村采访时,正巧遇上市卫计委的俸贵忠副主任带着机关干部,来看望驻村工作队员和慰问卫计委的挂钩帮扶贫困户,他表示:“脱贫攻坚事关重大,市卫计委在东米就有两个工作队员蹲点驻村,将尽全力帮挂钩点解决实际问题,让贫困群众早预防、少得病,有病能早医治,防止因病返贫。”
  【釆访手记】:
  过去几十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贫困人口众多,扶贫工作追求最大覆盖面,一直采取“救济式扶贫”方式,也就是俗话说的“撒胡椒面”,这一普惠制方式虽然帮助众多贫困人口渡过了生活难关。但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也已得到基本解决,扶贫方式也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脱贫攻坚的目的不再是救济穷人,而是要集中力量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撒胡椒面”的方法显然不再适用。记者在釆访调研中也曾看到,一些地方由于抓不住工作重点,依然在“撒胡椒面”,将资金分散使用,什么都要抓、什么都要做,结果什么都没抓住、什么都做不好。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能搞“添油战术”,要“彻底解决问题”
  记者在岩帅镇和单甲乡采访调研时, 每到一处都与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群众、建档立卡贫困户交谈,了解到要让贫困群众彻底摘掉“贫困帽”,关键的问题是不能搞“添油战术”,要“彻底解决问题”。
  在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岩帅镇和单甲乡为“彻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群众主体的作用,专门成立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确保中央、省、市委和县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基层。同时,省、市、县、乡(镇)四级下派了工作队员驻村蹲点开展工作,严格执行《临沧市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请销假制度》《云南省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采取定期抽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日常管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无不实现象。
  记者了解到, 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后,就用脚板丈量大地,从人口、户数、劳力、党员人数、外出打工人数、种烤烟户数、兜底户、建档立卡、特困户和五保户、建房户数等基本情况调查入手,进行逐户登记造册,一户一档,一组一盒,规范档案管理。多次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会,宣传国家发展产业和危房改造、防震安居房建设的有关政策,坚定不移地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走进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的东米村。如今,道路硬化已到村; 全村198户农户用上了自来水,饮水安全有保障;10千伏电网通全村,网络宽带、广播电视全覆盖;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两个以上国家补助政策。驻东米村工作组长田海荣介绍:2013年全村农村常驻人口196户770人,2014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3人,2015年底有60人实现了脱贫目标,2016年底有75人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全村的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53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18人,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2.34%。
  说到整村推进的工作难度,驻坝岭村的工作队员王晓煜很感慨:坝岭村是个佤族聚居的村落,聚居在这里的佤族群众长期形成了“三不建房”的“节令”习俗。这里的佤族群众建房要按佤族历法来推算,一是父母去世当年不能建新房,第二年可以建房,父母去世第二年如不建房,就必须等到12年以后才能建新房;二是已分家兄弟,不能在同一月份建新房;三是同一年分家的兄弟不能在当年建房。驻村工作队进村后,采取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三级联动,进行了大量政策宣传,特别是抓住全镇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这一关键少数,打开老人们的心结,共同做好家人及群众的思想工作,才使许多受阻安居房建设群众终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如期正常开工建设。
  村支书赵金诚介绍说,他们村去年出了个烤烟种植大户,记者决定到他家看看。在驻村工作队员王晓煜引领下,记者来到坝岭村5组的李倒诺家,他家10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已经建好,前几天刚刚搬进新居,小院场上晒着满院的包谷。他告诉记者,去年种了70亩烤烟,除了请工裁种收烤的工时费和管理成本外,加之由于雨水多,烤烟的等级上不去,纯收入只有4万多块。今年他决定还要大干一场,还清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建房款,彻底摘掉“贫困帽”。
  在场的驻村工作队员王晓煜用算账对比的方法, 与李倒诺算了一笔账: “今年的烤烟计划下来了,你报名要种100亩,我们支持,但你算过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收入吗?从你去年种70亩的情况看,主要是管理跟不上,烤烟的等级上不去。如果今年你在去年种70亩的基础上减下来只种30亩,这样面种虽然减少了, 但你请工裁种收烤的工时费和管理成本就降下来了,凭你的技术,抓好管理和烘烤环节,等级烟上去了,收入也就多了,你说多种和精种是谁划算?”
  【釆访手记】:
  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帮扶从未断过,但有些地方“年年扶贫年年贫困”,成了无底洞。究其原因到底在哪里?派驻村工作队给出解答: 我们在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发现,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帮扶从未断过,但有些地方“年年扶贫年年贫困”,究其原因,是因为采取了不断小批量投入的“添油战术”。这样做,既不能彻底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也不能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最终影响了脱贫进度。记者在调研中也曾看到,即便有些贫困村通过“添油战术”暂时脱贫,但过上一年半载,因为解决问题不彻底、打基础不扎实,有些脱贫户又会返贫。对于当前的脱贫攻坚,一系列的硬骨头要依靠“添油战术”显然是啃不动,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逐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
  切忌“狗熊掰棒子”,要“解决问题有连续性”
  记者从岩帅镇的公曼村开始,到东米村、班奈村、坝岭村,之后又到单甲乡的怕结村,处处都是将扶贫资金整合后使用,一个村接一个村地解决贫困问题,“五指合拢”攻坚打“歼灭战”的战场。
  岩帅镇和单甲乡“脱贫攻坚”开局之年亮出脱贫攻坚“成绩单”:围绕“提升优化人居环境+”脱贫出列,从改善群众的生活要素着手,把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改善的服务需求放在首位,在积极向上协调申请布局垃圾处理、村庄亮化、硬板路公厕、村内排水沟、活动场所、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等项目,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提升。
  在加快危房改造进度,严把工程质量, 实施整村推进上,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群众主体的作用,帮助群众协调好建房所需的钢筋、砖头、水泥等材料,保障建房物资供给;强化巡回开展技术督导,保障建房质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督促施工队加快施工,确保建档立卡危房户建房全面完工。
  驻村工作队员严格对照脱贫退出的相关标准,从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各类补贴等方面认真分析群众收入结构,帮助群众算好账,在群众认可的前提下,帮助群众做好收支记账本,教会群众算账、理财,搞清楚自己有多少钱、如何理财能够保值增效、如何发展能够增产增收,确保群众心里清楚、口述明白。
  在加强产业发展进度,加强长效产业管护上,各村都坚持合理布局强产业,长短结合引支撑。按照“一产发展生态化、庄园化”要求,坚持气候差异化、品种错位化、地域特色化、四季景观化,合理布局产业,聚力打造农业支撑经济,初步形成上茶中烟下蔗,高育核桃低种坚果的产业布局结构。
  不断组织群众开展种植产业管护,提高群众的管护意识和管护主动性。发展茶地“生态鸡”养殖,推行“鸡茶共生”循环生态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单位产出,补齐短期增收短板。把“旅游+扶贫+建档立卡+党员示范”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发旅游收入增长点,鼓励建档立卡户发展手工艺品、旅游食品、餐饮住宿服务,培养导游等旅游服务人才。
  记者了解到,2016年沧源按程序已完成了岩帅镇、单甲乡2个贫困乡(镇)、4个贫困村,2305户7470人,实际减贫退出贫困人口6300人,按照脱贫户退出6条标准各项指标已达标。
  岩帅镇、单甲乡2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降至全市平均水平以下。其中:岩帅镇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末的15.15%下降到2016年末的5.71%;单甲乡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末的30.91%下降到2016年末5.79%;
  岩帅镇、单甲乡2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岩帅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4个方面统筹测算,达到9301元,增幅13.96%,高于全县9.6%的平均增幅;单甲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4个方面统筹测算,达到7448元,增幅13.5%,高于全县9.6%的平均增幅。
  岩帅镇、单甲乡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带动、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有序转移就业、金融扶持、生态扶持等资金帮扶项目覆盖率达100%。
  岩帅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单甲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岩帅镇有两所镇级卫生院,有在职在编职工30人,有全科医生4名,有床位60张,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99张。
  单甲乡有一所乡级卫生院,有在职在编职工24人,有全科医生1名,有床位15张,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
  【釆访手记】:
  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开发投入不少,但各地废弃的扶贫工程和项目也不少。除不可抗力和决策失误外,扶贫工作思路缺乏连续性也是重要原因。有的地方一任领导一种思路,导致一个项目很难执行到底,造成浪费;有的地方扶贫项目缺乏科学规划,领导拍脑袋上马,结果半途而废;还有的地方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变换扶贫项目,结果一事无成。虽然眼下脱贫攻坚工作的连续性已有很大改观,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种不良倾向,为脱贫而脱贫,只考虑眼前脱贫,不考虑以后致富,基础建设和产业建设存在短期投机行为,这势必为未来埋隐患,造成新浪费。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岩帅镇和单甲乡一个村接一个村地解决贫困问题的经验就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