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 一门古老的艺术

刊发时间:2017-03-12 A3版  作者:杨京凤

  早期的叙事艺术,应该是多样化的。《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就是一种有故事的、有叙事性的经典之作。从诗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有同旷世,如临春秋。相恋的你我,各在一方,你在想念,我在思绪。中间仅有一条河相隔。就是这条河,为这对恋人标注了无限的牵挂。这样的叙事,很凄美、耐人寻味,造就了此诗之精华。除了类似的诗,还有诗歌,堪称一绝,如诗歌《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起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结束,诗人从自己的家世和出生写起,回顾了自己有生以来的努力、追求、奋斗以及所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满腔悲愤地表述了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九死未悔的态度。而《离骚》的艺术特点,则体现为大诗人鲜明的个性及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借喻、有描叙,有神话与传说的运用,把历史和现实、人与物用心地交织在一起,产生出别样的艺术特色。王逸在《楚辞章句》中也对其艺术特性作了概述,既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巨。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无论是诗还是歌、词、赋,都有同一特点,用描和叙的写作方法丰富其内涵,让这些作品更加有味道,更加丰满。
  以史为镜也叙事。在汉武帝时代,一部《史记》记录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但凡有人物,就必须有事件的叙述来丰满人物的刻画。就此,以《项羽本记》中的项羽作为一例。项羽在《史记》中属于“时势造英雄”中的悲剧英雄,后人对其褒贬不一,婉约派大师李清照对项羽怀有崇敬之心写下“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一代伟人毛泽东则写下“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不朽之作。无论评价好坏,都是笔者创作时的心境、环境、见解等有关因素而产生的灵感之作。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我们只能说各有各的说法。如果说项羽没有优柔的性格弱点,你就听不到“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时不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也许就没有霸王别姬那一场精彩而凄美的历史戏份。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都是司马迁的功劳,都是先贤运用和创造文体产生的巨大贡献。很难想象,没有《史记》,那后人该如何了解历史的发展,又如何可知具有传奇色彩、有明君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的汉武帝的一生。
  近代、现代的散文、小说亦注重叙事。没有叙事,这类文体会显得很苍白。叙事性散文,堪称大师的鲁迅,其所著作品中叙事就是一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部分。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鲁迅这种思想个性鲜明,语言充满隐喻的散文,在当代被称为意义型的作品,成了革命时期的精神象征。张爱玲和陈娟的小说一直是我喜爱的小说。张爱玲小说钟情于描述世间凡俗生活中的平常事,反映俗世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认同世俗价值观,在题材和主题上体现出一种追求平凡中的美的倾向;以其代表作《倾城之恋》为例,题材体现了凡俗与超脱的有机结合,张爱玲小说的题材多选自世俗平凡生活,擅长于刻画具有世俗特性的凡人形象,展现他(她)们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小说表露的则是锋藏不露的批判或深深的无奈,有时叙述本身就是出于揭露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对世俗价值观的认同,倒不如说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正视,正视意味着不忽视其存在,但并不一定对其承认或赞同。这一特点使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能体现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脱俗之气,因此,应该说张爱玲小说在题材及主题上体现出的实际是一种平凡美与超脱美的融合。换言之,张爱玲的作品就如她自己所言:“好的作品中,还是在于它是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人生如歌、如梦、如戏,不管怎样,爱玲的小说真正达到了缘于生活,高于生活。《昙花梦》是陈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题材来自其父陈和友的经历。其父毕业于重庆中美刑事警官学校,后被派任南京警厅四区刑事科工作;初出茅庐,意气风发,亲手破了二十多个奇案。其父经常向亲友有声有色地讲述破案故事,陈娟耳孺目染,决心以文学形式披露这些社会现实。《昙花梦》生动地再现了解放前夕南京和上海的社会现实。描写人称“中国福尔摩斯”的南京警察厅刑警科长程慈航与绰号“江湖一奇”马梅影、“踏雪无痕”李丽兰、“金枝玉叶”花锦芳之间化敌为友玄妙的周旋,以及与金陵飞贼、江湖大盗之间展开惊心动魄的争斗。案件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高潮叠起,扣人心弦。作者还巧妙地将“盗窃学”“侦破学”等方面的知识溶于环环相扣的故事中,使全书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它的结构是母子式的,在一个大案之中穿插小案。是一部侦探与言情相结合的写实小说。以破案为主线,谈情为副线,穿插进行,有很浓的文艺色彩,强调人性和人情味的描写。
  除了文学作品,还有其它的艺术门类,如音乐、书画、摄影等,大凡成功作品,无一不是在叙事,叙述或描述一个故事。
  真正的叙事,必定是有生命力、感染力的描述,它展示出一种面对生存的态度,其间,它包涵对文字的驾驭度,对历史的研究程度以及对社会各领域的认知度。叙事要到位,还要有美感和艺术特征。因此,我们说的叙事,可以贯穿于各类体裁的文艺作品,它是一门从古至今的艺术。

返回
2024年10月19日  第751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叙事 一门古老的艺术

刊发时间:2017-03-12 A3版  作者:杨京凤 【字体:大 中 小】

  早期的叙事艺术,应该是多样化的。《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就是一种有故事的、有叙事性的经典之作。从诗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有同旷世,如临春秋。相恋的你我,各在一方,你在想念,我在思绪。中间仅有一条河相隔。就是这条河,为这对恋人标注了无限的牵挂。这样的叙事,很凄美、耐人寻味,造就了此诗之精华。除了类似的诗,还有诗歌,堪称一绝,如诗歌《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起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结束,诗人从自己的家世和出生写起,回顾了自己有生以来的努力、追求、奋斗以及所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满腔悲愤地表述了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九死未悔的态度。而《离骚》的艺术特点,则体现为大诗人鲜明的个性及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借喻、有描叙,有神话与传说的运用,把历史和现实、人与物用心地交织在一起,产生出别样的艺术特色。王逸在《楚辞章句》中也对其艺术特性作了概述,既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巨。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无论是诗还是歌、词、赋,都有同一特点,用描和叙的写作方法丰富其内涵,让这些作品更加有味道,更加丰满。
  以史为镜也叙事。在汉武帝时代,一部《史记》记录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但凡有人物,就必须有事件的叙述来丰满人物的刻画。就此,以《项羽本记》中的项羽作为一例。项羽在《史记》中属于“时势造英雄”中的悲剧英雄,后人对其褒贬不一,婉约派大师李清照对项羽怀有崇敬之心写下“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一代伟人毛泽东则写下“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不朽之作。无论评价好坏,都是笔者创作时的心境、环境、见解等有关因素而产生的灵感之作。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我们只能说各有各的说法。如果说项羽没有优柔的性格弱点,你就听不到“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时不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也许就没有霸王别姬那一场精彩而凄美的历史戏份。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都是司马迁的功劳,都是先贤运用和创造文体产生的巨大贡献。很难想象,没有《史记》,那后人该如何了解历史的发展,又如何可知具有传奇色彩、有明君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的汉武帝的一生。
  近代、现代的散文、小说亦注重叙事。没有叙事,这类文体会显得很苍白。叙事性散文,堪称大师的鲁迅,其所著作品中叙事就是一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部分。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鲁迅这种思想个性鲜明,语言充满隐喻的散文,在当代被称为意义型的作品,成了革命时期的精神象征。张爱玲和陈娟的小说一直是我喜爱的小说。张爱玲小说钟情于描述世间凡俗生活中的平常事,反映俗世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认同世俗价值观,在题材和主题上体现出一种追求平凡中的美的倾向;以其代表作《倾城之恋》为例,题材体现了凡俗与超脱的有机结合,张爱玲小说的题材多选自世俗平凡生活,擅长于刻画具有世俗特性的凡人形象,展现他(她)们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小说表露的则是锋藏不露的批判或深深的无奈,有时叙述本身就是出于揭露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对世俗价值观的认同,倒不如说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正视,正视意味着不忽视其存在,但并不一定对其承认或赞同。这一特点使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能体现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脱俗之气,因此,应该说张爱玲小说在题材及主题上体现出的实际是一种平凡美与超脱美的融合。换言之,张爱玲的作品就如她自己所言:“好的作品中,还是在于它是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人生如歌、如梦、如戏,不管怎样,爱玲的小说真正达到了缘于生活,高于生活。《昙花梦》是陈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题材来自其父陈和友的经历。其父毕业于重庆中美刑事警官学校,后被派任南京警厅四区刑事科工作;初出茅庐,意气风发,亲手破了二十多个奇案。其父经常向亲友有声有色地讲述破案故事,陈娟耳孺目染,决心以文学形式披露这些社会现实。《昙花梦》生动地再现了解放前夕南京和上海的社会现实。描写人称“中国福尔摩斯”的南京警察厅刑警科长程慈航与绰号“江湖一奇”马梅影、“踏雪无痕”李丽兰、“金枝玉叶”花锦芳之间化敌为友玄妙的周旋,以及与金陵飞贼、江湖大盗之间展开惊心动魄的争斗。案件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高潮叠起,扣人心弦。作者还巧妙地将“盗窃学”“侦破学”等方面的知识溶于环环相扣的故事中,使全书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它的结构是母子式的,在一个大案之中穿插小案。是一部侦探与言情相结合的写实小说。以破案为主线,谈情为副线,穿插进行,有很浓的文艺色彩,强调人性和人情味的描写。
  除了文学作品,还有其它的艺术门类,如音乐、书画、摄影等,大凡成功作品,无一不是在叙事,叙述或描述一个故事。
  真正的叙事,必定是有生命力、感染力的描述,它展示出一种面对生存的态度,其间,它包涵对文字的驾驭度,对历史的研究程度以及对社会各领域的认知度。叙事要到位,还要有美感和艺术特征。因此,我们说的叙事,可以贯穿于各类体裁的文艺作品,它是一门从古至今的艺术。